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老舍之谜》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二章 深厚情谊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旬日

清弟:

别的,在创作《落叶无穷愁》前不久,赵清阁还写过一篇《记校长先生》,写的一样是一个有家室的中年知识分子,恋上年青女子而未立室属的故事。因为事情盘曲,兼有对话描述,是以编辑在题目下说明“回想短篇”,同本日之自传小说。20世纪90年代,赵清阁出版了她的《不堪回顾》,收了此篇,特加按语,说“这是五十年前在重庆写的一篇散文……”篇名改成《心中的奥妙》。

上面的信,昂首用“清弟”或“清阁”,郭沫若倒是称其为“清阁仁兄”,干系很好的冰心、赵家璧,也不过只叫她“清阁”,其他人等就更加冷淡了。可见二人交谊之不普通。

至于赵清阁保藏的名家书画,则都捐出去了,家里挂的是复成品,独一的真迹是老舍的春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那是赵清阁1961年生日时老舍题赠的,边上的小字是“清阁长命”,落款为“老舍恭祝”。它挂在书案火线的墙上,与她朝暮相处。

昨见广平(许广平(1898-1968):鲁迅夫人。当时她去上海,体味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环境,在坐谈会上对赵清阁事情不对口提出定见,上海电影厂随即规复赵清阁编剧职务。但她的处境仿佛不太好。如1957年4月末,周恩来曾到上海停止一次电影事情者座谈会。走进会场后,他见白杨、赵丹、张骏祥等人都到了,再扫视一遍,俄然间:“赵清阁如何没有来?”主事者忙解释,说明天礼拜日,来不及告诉。次日《文汇报》将此事表露。翌年,周恩来又至上海召开文艺界座谈会,才见到赵清阁。)同道,她说你精力略好,只是仍很肥胖,她非常体贴你,并言设法改进统统。我也奉告她,你非常感激她的温情与友情。

名誉渐大,她在天一电影公司找到一份事情,半工半读。并熟谙洪深、欧阳予倩、袁牧之等电影、戏剧界人士。“美专”毕业今后,赵清阁再回到开封,受聘在母校艺术高中教书。暑假时写了些规戒弊端的杂文,此中两篇因揭穿一个军阀强行抢婚和抨击西餐馆用女接待变相卖笑肇事,刺伤处所当权者,因为阿谁馆子是他们开的。一天深夜,几个军警借查毒品为名,抄了赵清阁的家,查获一封驰名的“红色分子”田汉的信和《本钱论》一类的书,成为罪证,次日一大早,下着蒙蒙雨,闯进四个军警,宣称赵清阁是**的怀疑犯,将她拘系。教员、同窗、报馆编辑都很担忧,为她申请具保,军警却不开释。她在狱中苦熬几个月后,多亏初中期间的一名教员设法救援。

粟到中南海受训,而又作了官,剧中已交代清楚。

感谢你提的定见(赵清阁原注:1957大哥舍先生受命写了一个“新笑剧”《西望长安》,虽是讽刺笑剧,但读来贫乏诙谐感。而他的作品之吸引入,就在于这一特性,不过50年代恰是极左思潮众多的时候,写笑剧不易,讽刺更难!我坦直地提出了定见,也是反应读者的定见。我说《西望长安》像“活报剧”(活报剧乃抗战期间的一种街头鼓吹剧,简短明白;随时随地在街头巷尾向公众演出,鼓吹抗日救国)。老舍先生分歧意我的观点,作了解释,只承认是“新活搬剧”。也爽直地说出了他的难处与顾虑。可读者不睬解,暗里很有群情。《西望长安》颁发于《群众文学》1956年1月号。)。……“反特”未能凸起因系讽刺剧。反动分子未能写好,因质料多,不易概括。详细写他,不易讽刺;顾了讽刺,而不能多写他。何况,还给正面人物留出两幕三场戏。……“活报”不精确。戏虽没写好,但是新尝试,此种戏向无前例。对于干部们的讽刺不敷,正因为它是新笑剧――与古典讽刺文学分歧。前人可否定统统,故讽刺深切。

战事日紧后,《弹花》不久便没法按期出版,赵清阁不肯放弃,当时她被教诲部聘为中小学教科书特约编委,陈立夫任教诲部部长,她通过尽力,很快获得当局赐与的办刊补助,《弹花》又连续出版十期。后因文章开罪官方,官资打消,刊物只好停办。1938年7月,武汉吃紧,赵清阁随老舍到了重庆。直到1942年10月,胡絮青携后代三个展转抵渝,他们一家在北碚住下。

抗战前期,重庆红色可骇,赵清阁处境困难,她本觉得无党无派、住在乡间北碚就能少一些政治是非,实在不然。一次赵清阁接到郭沫若信,邀她到赖家桥谈谈。信中说:“我们这里都是红帮。‘近朱者赤’,你怕吗?”赵清阁当即复书:“就是近郭者宰,我也在所不吝,必然去!”

舍上

赵清阁是谁?为甚么她生前要把老舍的一百多封信烧毁大半?

赵清阁毕生未嫁。她和老舍的深厚友情,到1945年产生了“奥妙的转折”。老舍唯有到美国去。但老舍在美国的状况并不那么如愿,相反,他过得特别艰巨,很难再挺下去。加上周恩来见第一次天下文代会缺了冰心(当时冰心在日本)、老舍两位**的老朋友,表示过遗憾,“他需求老舍如许的高文家歌颂新中国”。曾前后请曹禺和阳翰笙等朋友给老舍写信,传达聘请他返国的定见,阳翰笙把这个意义奉告了赵清阁,但愿由赵清阁出面写信,申明周恩来的企图。老舍接到了赵清阁的信,很快下定决计,决定返国。赵清阁本人是以在“文革”中被诬为“为阳翰笙、邵荃麟招降纳叛”。

《弹花》刊名寄意便是“抗战的枪弹,开出胜利之花”。刊名如人,它完整符合赵清阁的气质。刘以鬯在《记赵清阁》文章中说:“赵清阁是个具有男人气势的女人,气质愁闷,脾气倔强。……在十七岁之前,因为幼失母爱,变成一个孤介的孩子,处境虽劣,却能在暴风中果断如劲草。

昨得家璧函,知病势有生长,极感不安!千祈静养,不要焦急,不要苦闷。治病须打起精力去治,心中放不下,虽有好药亦失功效!练练气功,这能养气养心,以是能治病!舒绣文@在沪时,曾驰名医为她诊治。她亦将赴沪,请向她探听……

在她的小说集《凤》中,她说‘喜好孤介’;又说‘喜好沉寂’。‘孤介’的人轻易自大,她倒是一个例外。

舍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但我不过‘草’写罢了,笔墨上还是他偏劳清算起来的……老舍的对话很诙谐,如第1、二幕情节虽嫌安静,对话却调和了氛围,演出博得很多喝采声,但假定你一半用赏识艺术的目光去看她,那么脚本能够使你发明两样贵重的东西:一是人类最高的豪情――嫡亲的、师生的;二是知己――教诲的、糊口的”。

克日驰念甚切,因王莹(女演员、作家,主演《自在神》,写有《两种美国人》等。1974年归天。)由南返京,说在沪没见到你。我甚不放心,也不敢写信,怕你或在主动学习中。昨得函,始悉你又病了。我前日给家璧函,提到我的体贴,叫他去看你。切盼你的病况缓慢好转,好多办事。

我已回京月余(1956年8月初,老舍抱病,往辽宁疗养,9月初返回北京。),因头仍发晕,故未写信。已服汤药十多剂……家璧来,带来茶叶,感谢你。

邵环传授读完信,离家出走,往上海寻到灿,两人安步街头。灿还是顾忌邵环有家室,承认本身表情冲突,说:“因为我们是活在实际里的,实际会不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起去跳江,才气回避实际,才气降服冲突。”当邵环要求与灿一起分开上海,灿又得知邵妻明日将追到上海后,便下决计悄悄分开原住处,永久消逝。绝望中,“邵环倒在泥泞中,落叶孤单地安葬了他的灵魂”。作品满纸愁绪,消逝了锐气。读者觉得她没有写完,等候一个团聚结局。赵清阁却说“我甘愿到此为止”,三十年后还说“明天仍然如许看”。很多人以为,这篇小说具有稠密的自传色采。

在《中国当代闻名作家书信集锦》中,最成心机的是丁玲1979年2月27日来信,说:“我分开文艺界几近已经是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候了。是一个臭名远扬的人,在这期间中除蛰居北京(1955-1958年)两年多,关在牛棚一年,坐监狱五年,其他时候都在北大荒农场劳动改革,还做过一点基层的文教事情和被发配在山西乡村当不非常自在的老百姓。糊口过来的确是不易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感觉实在有很多好处。能够说比较晓得了一些农夫,确切照我本身曾对文艺事情者所说的‘到大众中去落户’(不过我要比一个作家去落户困难多一点)。在泛博的劳动听民中,的确有很多好人。同这些人做朋友,老是令人镇静的,老是感觉人类有但愿、故国有但愿,我小我也是很有但愿的。正因为我多年鄙人面当农工、当农夫,我才得以不死,我才得以有明天,我才仿佛很有一点大志勃勃咧。遗憾的是廿四年畴昔了,时候太长了,最好的春秋畴昔了!勃勃大志已经同身材、同独一的光阴很不相称了!”

快到你的寿日了:我祝你安康,欢愉!

1943年,《扫荡报》因在连载徐讦的长篇《风萧萧》而申明大噪,将要载完正在物色新的长篇时,赵清阁说老舍正在写作《四世同堂》,并将交某个刊物颁发。《扫荡报》主编立即给老舍写信,但愿老舍把它交给她,老舍利落同意。从1944年1 1月10日起,《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便以《四世同堂》为题在它的副刊上连载,到1945年9月2日载毕,共179期,34段。可见赵清阁对老舍的统统,是非常熟谙的。

1949年,内战情势紧急,上海风声鹤唳,赵清阁上了黑名单。时已在港的阳翰笙体贴赵清阁,劝她隐避,她只好东逃躲。但总算没有生命之忧。

赵清阁的首要作品包含《(红楼梦)话剧集》,改编的老舍同名小说脚本《仳离》,又据官方传说改编出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出小说《杜丽娘》,据孔尚任《桃花扇》改编出越脚本《李香君》等。赵清阁写戏剧先于老舍,以是在脚本创作技能及操纵方面曾影响过老舍。此中四幕话剧《桃李东风》(别名《金声玉震》,中西书局1943年)是值得存眷的作品。它称道了一名朴拙、朴直、慈爱、富于公理感的西席辛永年,事教十余年,落得两袖清风,白发苍苍。对穷门生慷慨解囊互助,对其子却劝其参军。

赵清阁,1914年农历蒲月初九生,河南信阳人。5岁丧母,7岁时在外祖母家家塾里开端读书,后转入信阳省立第二女师附小。初中快毕业时,因父亲和继母筹议,要让她与本地一个有功名的人家订婚,恰被她闻声,又不想间断学业,脾气孤傲的赵清阁便决计离家出走,考入开封艺术高中。后昂扬苦读,获得助学金,并开端颁发文章。毕业后,主编报纸副刊。因文获咎人遭辞退,乃远走上海,考入上海美术专科黉舍艺术教诲系二年级,攻西画,学习音乐。常在上海的《女子月刊》上颁发作品。遭到复旦大学传授姚名达和夫人黄心勉赏识,美专传授倪贻德和作家叶灵凤也常常对她有帮忙,向一些报刊保举文章。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1945年1 1月赵清阁回到上海,任《神州日报》副刊主编,表示活泼,写了长篇、散文等,并插手由田汉、阳翰笙、夏衍等主持的天下戏剧协会,在上海戏剧专科黉舍任教。1947年春,赵清阁写有短篇小说《落叶无穷愁》,支出她主编的《无题集――当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写的是邵环传授有老婆、有孩子,人至中年,却爱上了未婚的年青女画家灿。满觉得能够与灿终立室属,不料灿汉会战前的不肯破坏邵传授已有的家室,抗战胜利后悄悄拜别,留下一封婉拒书。

我在舍公生前虔诚办事,明天,还是尽力以赴。如许的恩友,就他一人罢了。如能看到《文集》出版,也算了我心愿。”

她在‘沉寂’中学会如何思考,活得既倨傲又倔强。唯其倨傲,唯其倔强,成年后,才气写出这么多的作品,这么多的并不低于普通程度的作品。……桑尼尔在哈佛读‘英文四十七’时开端‘找到信赖本身作品的勇气’;赵清阁则与仇敌、病魔作战时产生冲锋陷阵的勇气。一个身材孱羸的人,在贫乏医药与物质的环境中,极有能够成为悲观主义者。赵清阁的景象有悖于常理。当她处置文艺事情时,她有钢铁般的意志与钢铁般的毅力,……是以变成一个固执的悲观主义者。具有这类意志与毅力的作家并未几,萧红太软弱,即便叶紫也不能与赵清阁比拟。……病魔一向在威胁着她,乃至有能够夺去她的生命,她却不竭与病魔抗争……固然安康环境不好,却活得非常有劲,既无‘弱不堪衣’的病态;也没有1 want live fast的悲观思惟……一若徐志摩将曼殊斐尔喻鹃鸟时所说:‘唱至血枯音嘶,也还不忘她的任务是捐躯本身有限的精力’……作为一个剧作家,赵清阁是成见的受害者。不管如何尽力,她的作品总不像曹禹、洪深、田汉……那样受人正视。她与老舍合作的《桃李东风》,固然得过奖,人们却将功绩记在老舍头上。老舍是一名优良的小说家,对戏剧道理的熟谙不敷充分。这一点,他本身也晓得。

果来信,不必辩论甚么,奉告我些事情上的事吧,我极盼晓得!

赵清阁则在“茹苦忆《弹花》”一文里先容,公营书店出版一本刊物,老是但愿赢利,赔钱买卖毫不肯做。《弹花》是华中图书公司的老板唐性天支撑创办的,此人出身北京大学,他们谈得来,比如对《弹花》的创刊主旨一拍即合,都主张鼓吹抗战救国,“只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销路好;销路好,要靠名作家,他以为名作家才有号令力,这等因而他的前提。至于作家的政治偏向他不在乎,他表示:归正大敌当前,抗战第一,各党各派的作家,除了汉奸都会是抗日的。我同意他的观点。这也反应了《弹花》的态度观点,反应了文艺界的遍及欲望――连合抗战。《弹花》是抗战后出版的第一个文艺刊物,……恰值天下文艺界抗敌协会建立之时。我是‘文协’会员,就为《弹花》组稿带来了便当,包管了必然质量,呼应地销数也逐步增加”。

出狱后,赵清阁抛弃间谍盯梢,再回上海,姚名达聘她任女子书店总编辑兼《女子月刊》编委会委员。抗日情势日紧,才展转至南京,创办主编《妇女文明》。日军侵华后,1938年2月她来到武汉。刚好中华天下文艺界抗敌协会建立。“文协”建立前夕,因为老舍是当时的中间派,国共两党都能接管,以是推举他做了协会总卖力,据林斤澜说,这时“周恩来便设法让24岁的女作家赵清阁做了老舍的秘书,由赵主编鼓吹抗战的文艺月刊《弹花》”。

2005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其出版,易名《中国当代闻名作家书信集锦》,罢手札210余封,此中有很多谈到了老舍,如1979年2月23日赵家璧信中说:“记得1962年在北京学习期间,为敦劝舍公从速编选‘文集’事,我曾作过一番尽力,并获得阳翰笙同道的支撑,可惜舍公偶然于此,只好作罢。现在北京群众文学出版社旧事重提,本年除出《剧作选》和《骆驼祥子》外,筹办出版《文集》。他们要我在沪拉拢老舍旧著,我当然尽力以赴,比来向上海书店弄到40余种,有脚本、诗集,都是抗战期间土纸印初版本,极其宝贵。此中有些我都没见到过,如《剑北篇》、《谁先到了重庆》、《张自忠》等。最后一种是列入你主编的《弹花文艺丛书》中,该书系唐性天出版。抗战期间,我家就借居唐性天书店楼上,当时舍公等常来我家用饭,可惜当时我还没熟谙你。屈指计算,那是35年前的旧事了。

清阁:

一九五七年仲春七日

赵清阁说,写这个脚本“旨在表扬教诲者的时令操守,捐躯的精力,并倡导尊师重道,多给教诲者一点安抚和鼓励”,“合作脚本是一件难事,弄得不好,很轻易使故事情节不同一,人物脾气相冲突。以是当初老舍叫我同他合作脚本的时候,我不大同意;因为他的意义,是但愿阐扬两小我的好处!他长于写对话,我比较晓得戏的表示:俾胜利一个完整的脚本。而我却相反地担忧如许会失利。……合作的颠末是如此:故事由我们两小我共同商定后,他把故事写出来,我处置分幕。仿佛盖屋子,我把架子搭好今后,他执笔第1、二幕。当时候我正……住病院……他带着1、二幕的原稿来看我的病,因而我躺在床上接着草写第3、四幕。

如许的气质,就给正在武汉主编《文艺战线》旬刊的胡绍轩留下印象。1938年2月,胡绍轩为给《文艺》组稿,曾在武昌一家酒楼订席,宴请作家,此中有老舍、郁达夫和赵清阁等。二人是以结识。或许这的确是长于搞“统战”的周恩来,“设法”让她靠近老舍的最好体例但据赵清阁的经历显现,她“1957年插手农工民主党1983年入中国**”,赵清阁也是1938年和周恩来在武汉了解,直到1940年夏天与去世九周年安娥一起为替“左联”剧作家左明,寻求医治肺病的用度,才在重庆第一次正面与周恩来打仗,周恩来被赵清阁为朋友侠肝义胆的情怀打动,留下印象的。可见当时她不是**党员,除非是奥妙党员,不然就只能算“进步作家”了。不管过程如何,成果老舍成为《弹花》的首要撰稿人,并为《弹花》创刊号写了《我们携起手来》:“巨大的是能唤起公众共同斗争的这些中国作家,散开来,我们或许只能放出飞蚊的微音,结合起来,他们定能收回惊天动地的吼怒!大师能凑在一起号令就是巨大。……我们也是一团精兵,只要我们能迈齐了脚步,一同朝着暴日奔去,我们的权势不成侮!”

在她平生中,应当经常记起和老舍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是1963年4月,阳翰笙、老舍列席广州文艺集会后返路过上海,老舍来看望赵清阁。

赵清阁生前,曾有人读到由她供应的老舍给她的十多封信,传闻她当时收有老舍的信达一百多封,归天前却烧毁大半。

好久无信,或系用心不写。我猜:或许是为我那篇小文(待考)的原因。我也猜得出,你愿我忘了此事,经心去办事,你老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捐躯。这就是你,本身甘于亏损,毫不拖住别人!我感激你的深厚友情!不管你吧,我到时候即写信给你,但不再胡说,你若觉得如许做能够,就请也暇中写几行来,好吧?我忙极,腿又很坏。仓促,祝长命!

老舍固然事件繁忙,却仍时候体贴赵清阁,常给她写信。如50年代中前期和1964年写的信(四信出自《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丛刊》,2005年第六期文献史料专号。),说:清弟:

忙,未几写。盼你新春欢愉!祝你安康!

20世纪末,赵清阁在暮年回想战时重庆文友欢聚场面时,犹表记念,说:当时的文人常喜联句赌酒,数老舍“联得既快又精,他还长于集人名为诗,很有风趣”。老舍曾为赵清阁写过一首五言绝句,都是用人名构成,既成心境,又朗朗上口,广为传播。诗为:“清阁赵家璧,白薇黄药眠。江村陈瘦竹,高天臧云远。”赵清阁说:“人名诗难作,作得天然,不露陈迹,特别难!我佩服老舍的才调。”赵清阁还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她便宜了一个精彩的画册,都是本身的画作,每幅画旁别离有郭沫若、冰心、梅贻琦、张恨水等人的题词。这本册页的题签“清阁笔墨香”,则为老舍手书。

抗战中,他力办布衣教诲,唤醒公众,带领门生走出敌占区,沿路遭到畴昔门生的恋慕。

清弟:

是以,写《国度至上》时,与宋之的合作;写《桃李东风》时,与赵清阁合作。在抗战期间的重庆,赵清阁的名字常与老舍联在一起;不过我见到她时,她老是与封凤子在一起的。……封凤子和顺似水;赵清阁刚烈豪放。或许是这类略带阳刚的脾气,使‘见着女人也老感觉拘束’(见《老牛破车》)的老舍有勇气跟她合写《桃李东风》。老舍一贯怕女人’,与女作家合写脚本,需求极大的勇气。……贫乏热忱的作家,绝对写不出扣民气弦的作品。赵清阁与别人分歧的处所是:她情愿将热忱注在作品里,不肯意将它当作面具戴在脸上。……赵清阁的国度看法特别激烈,有知己,情愿负起匹夫的任务。”

老舍在回想中则说:“《桃李东风》固然得过奖,内里缺欠可实在很多。此剧系与赵清阁先生合写的,上演时的修改,都是由她执笔的,当时是越来越多了。百姓党以剧审、重税、限价等高压手腕,再加上嘉奖引诱,双管齐下,在抗战的最后两年关于把话剧逼进了死胡同:或者逢迎官方,或者遁人汗青,或者媚俗”(《论百姓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风险》,《近代史研讨》2002年第4期。)。弊端虽早现,厥后却愈演愈烈,成了一个总也甩不掉的固执的传统。

1999年归天前,她将手札的原件捐募出去,一部分赠上海图书馆,小部分赠上海鲁迅记念馆,另一部分则退还这些已故作家的先人。《手札集锦》则交独一相依为命的保母吴嫂。厥后吴嫂捐出其册本、文房四宝后,却未捐出《手札集锦》,而是把它的抄本送到赵清阁老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传授史承钧手中,请他帮忙联络出版社出版。史承钧找过两个出版社,但都没有抱负的成果。

她正患肝病,老舍在那边逗留三天赋离沪回京,并一向体贴赵清阁病情生长,才有了1964年的信。

我们不能那样办。我们必须讽刺坏的那一部分,而不能通盘否定,乃至令人有反对我们的社会轨制的传染,那不可。此剧极难写,但给创作上斥地了一条门路,它或许像“活报”,但是一种新的活报。

1945年抗战胜利不久,“文协”在欢迎周恩来回延安的酒会上,赵清阁曾问周恩来:“有前程吗?”周恩来斩钉截铁地答复:“就要天亮了,但还要斗争。”

1966大哥舍不幸归天,对赵清阁打击很大。“文革”中她一样遭到批斗和抄家,患上脑血栓,偏瘫数年。1976年后,她常常把别人所写的记念老舍的文章剪下来,以寄驰念。并在诸多记念文章中,常提到老舍。1949年今后政治暗影之以是若即若离跟从她很多年,一个首要启事则是她曾向百姓党要员张道藩习美术,且都写脚本,一度过从不浅,参与过百姓党主理的《文艺前锋》、《申报》“春秋”副刊的创作活动。

老舍好客,朋友遍天下,他和赵清阁之间的密切交谊更是在他的人生里占有了特别首要的位置。此中以张彦林所著《锦心绣女赵清阁》(河南群众出版社2005年6月。)质料最为翔实。善于发掘史料的华东师范大学传授、藏书家陈子善,在《月上柳梢》文中的报告也比较清楚。程绍国在长篇散文《鸿雁存影――林斤澜与沈从文、老舍、茅盾》里,则把老舍1949返国前后的糊口,作了相对客观的论述,引发存眷。

这多少说了然一个期间人物的多重运气中,背后带有的一些通性吧?

老舍本人的函件,却只要如上四件。

从20世纪40年代后,赵清阁就不时收到老舍的信,1996年她破钞两年的时候,将它们连同其他闻名流士的信编成《手札集锦》,想出版,却不成。

赵清阁和老舍又合写了脚本《虎啸》(文艺奖助金办理委员会出版)和《桃李东风》。先前赵清阁已改编过很多作品。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