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后事(二)
曹贵妃可贵和田淑妃同病相怜,咬着牙根,红着眼:“皇上这是怕我们母子不循分,影响太子今后顺利继位。你我算甚么,在皇上眼里,谁也不及他的江山首要。”
隆安帝即将离世的凶信,世人一向瞒着曹太后。
儿子再首要,也不及江山社稷。
这一刻真的来了。他霍然惊觉,至此以后,再没人给他撑腰。千里江山百姓百姓,这千钧重担都紧紧压在他的肩上了。
田淑妃还没从殉葬这两个可骇的字眼中回过神来,满身不断地打着颤抖。全仗着宫人摆布搀扶,才没腿软昏倒。
隆安帝如蜡油熬尽的残烛,眼底的光芒垂垂燃烧:“太子,记着,留他们一条命……他们是你的兄弟,你留他们性命……”
“朕只但愿,朕弃世后,秦王赵王汉王能老诚恳实就藩,不要落到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境地。”
“我十八岁就承宠,生了赵王。这些年,我诚恳循分,从没胡乱闹腾过。”
一百个一千个不甘心。
现在隆安帝剩最后的风景,朱昀悲从中来,一双眼哭得赤红一片。
隆安帝留下一声长长的感喟,渐渐合了眼。
不过,这些话就不必对田淑妃说了。
秦王第一个冲进寝室,汉王赵王也一并冲了出来,哭声震天。
太子深呼吸一口气,略一点头:“放心,孤能撑得住!”
另一个年青健旺的身影,更快一步闪身而至,迅疾伸手扶稳了他:“殿下谨慎!”
杨公公忙上前扶住主子:“殿下要撑住。”
曹贵妃眼底寒光一闪而过,做出一个疲累的模样:“我累的很,实在没力量闲话。田姐姐也归去歇着吧!他日我去翠微宫找你说话。”
一众皇孙中,皇祖父最疼的就是他。
曹贵妃单独坐在寝室里,不知想着甚么,目光狠厉。
“以你的夺目才调,能担起江山重担。朕不会看错你。”
寝室里,只要隆安帝和太子。就连沈公公王公公,也都退了出去。
朱昀这几日也寸步不离地守在龙榻边。
太子强忍哀思,起家开了寝室的门,对着世人说道:“父皇……弃世了!”
终究,隆安帝熬到了最后一刻。他的认识竟蓦地复苏,脸上浮起较着的潮红,一双浑浊的眼也规复了腐败。
大齐天子,就此弃世。
他的父亲,就这么离世了。
照着隆安帝的遗旨,等隆安帝闭眼,他们就要被打收回都城去就藩。有生之年,怕是再难回都城了。
龙榻上的隆安帝,呼吸俄然短促,胸膛狠恶起伏。
“殿下!”杨公公惊呼一声。
曹贵妃眼底闪过浓烈的憎怨,从鼻子里哼一声:“不走还能如何办!皇上连殉葬都说出口了,不该下,就要殉葬!”
太子大骇,起家扑到榻边:“父皇!父皇!”
这个年青的熟谙的声音,是沈祐。
皇子皇孙们都在太和殿里伺疾,一个个面庞悲戚双目通红。这哀痛,倒不是装出来的。隆安帝坐龙椅四十年,龙威赫赫,对朝中百官来讲,隆安帝是一个贤明天子。对皇子皇孙们来讲,隆安帝是头顶的一片天。
“一夜伉俪百日夜。皇上如何就这么狠的心肠。竟想让我殉葬!”
从太和殿出来后,曹贵妃满身冰冷一片。
“太子,朕就要走了。”隆安帝看着本身选定的江山担当人,缓缓说道:“朕另有最后几句话,要叮嘱你。”
隆安帝定定地看着太子,声音降落沙哑:“如果他们三个真有了反心,你不能心软,要及时弹压。统统,以江山为重。”
“扶朕坐起来。”隆安帝叮咛一声,沈公公红着眼应一声,将天子扶着坐了起来。
“你们都退出去,”隆安帝狠恶地喘气几声,挤出一句:“朕有话和太子说。”
沈祐没有再出声,待太子站稳了,才悄悄收回击。
秦王等民气有不甘,却违背不得,只能冷静退了出去。厚重的门,将他们隔断在外。
田淑妃哭了一会儿,用帕子擦了眼泪,怔忡了好久,低声道:“曹mm,你筹算如何办?我倒也罢了,你在后宫风景这么多年,难不成也要随汉王分开都城?”
田淑妃这才怏怏拜别。
难以言喻的哀思如巨石压在心头,压得他透不过气,乃至站不稳身材。
自隆安帝病重,他就模糊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太子位置再安稳,也不及即位为帝。只要坐上龙椅,才气君临天下。
秦王赵王汉王想到这些,都忍不住要哭一回。更不消说幼年的皇孙们了。
太子木然地点了点头。
曹太后年龄已高,底子禁不起如此重击。
太子沉浸在哀痛中,反应远比常日迟缓。
田淑妃顾不得仪容姿势,哭得眼泪鼻涕满面。
太子泪流满面地立下毒誓:“儿臣对天发誓。不管到了何时,不管兄弟们犯了甚么错,儿臣都会保住他们的性命!如违此誓,就让儿臣遭天谴!”
沈祐的手健壮有力,紧紧扶稳了太子。那双黑眸中,透暴露体贴。
太子跪在龙榻边,内心悲哀难当。
最后几日,隆安帝昏昏沉沉,米粒不进,全仗着参汤续命。
……
顿时,悲鸣声一片。
曹贵妃也没表情嘲笑田淑妃,在宫人的搀扶下回了甘泉宫。
她当然不甘心。
该交代的后事,实在都已交代过了。隆安帝在这垂死的最后风景,目光一一掠过恸哭不已的儿孙,最后,落在太子的脸上。
田淑妃没有回翠微宫,竟也跟进了甘泉宫来。田淑妃抱着曹贵妃的胳膊哭鼻子抹眼泪:“我是真没想到,皇上竟这般心狠。”
太子又是一颤,红着眼,用力磕了三个头:“父皇的话,儿臣都记下了。”
太子满身一震,抬起眼和隆安帝对视。
田淑妃抬高声音道:“莫非你就甘心吗?”
现在,这片天就要榻了!
这已是回光返照。
皇上闭了眼,接下来另有一堆事要做。敲响丧钟,筹办丧事,百官进宫跪灵,这些后续事件都要太子拿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