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触礁记
因为有50年的师生交谊,交换起来天然行云流水,谈“土笋冻”,谈“青草冻”,谈“石花冻”……,山海之间一时候“冻冻”有声,让那主持人阿元如鱼得水且水到渠成。不过一江春水也有卡壳的时候,遭碰到一个难以躲避的语词――“礁石”,不管是传说中的石花女人站在礁石上盼望打渔的夫君返来,还是凭借在礁石上的海藻类植物――石花草,这硬邦邦的“礁石”闽南话该如何说?一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究竟是闽南语里没有对应的说法,还是风里浪里我们没摸着礁石的边沿?
此次应邀再度走进“闽南通”,和尊敬的彭一万教员一起聊聊老厦门的消暑小吃。大师都称彭一万为“彭先”,这里的“先”,天然是先生的“先”,乃尊称。我称他“彭先”不但是尊称,还确切是实打实的师生往昔,50年前青年彭一万在厦门双十中学食堂做关于阿Q正传的语文讲座,倾倒了合座的双十男女,我就是那听众里最小最小的小男生。
老、中、青三个会水性的闽男人,愣是被一块“礁石”所阻,最后不得不以“海边的石头”为变通,尺有所短,我由此作《触礁记》去体味。
活到老,学到老,行云流水的“闽南通”触个“礁”,却也别有味道。
处所文史事情者侯伟雄先生答复道:“礁”字在泉州闽南语中与浅显话同音,读作“jio”,疑是所谓文读,而不是白读;至于厦门,资深闽南边言大佬将“礁”字读“d”音,比方,“青礁”、“白礁”读“青d”、“白d”,但引申成“礁石”,却又全无“d石”一说,只是以“石d”勉强因应,但能一听就明的人也委实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