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末召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二章 盐池制盐

荀彧点头道:“不错,河东盐池水中除盐外,还溶有芒硝诸多杂物,故而池水苦咸。”

张辽咧了咧嘴,正要正要说话,老盐工俄然又道:“将军,另有一事,我等盐工惑之久矣,冒昧请将军解惑!”

张辽奇道:“如何分离芒硝?”

听了张辽所说,那老盐工身子一颤,喃喃道:“将军此言,倒是有理哪,细细想来,凡东北风和西南风来时,气候多数发冷,恐怕恰是如此!……卤水冬出芒硝,夏发恍惚,莫非也是因为寒暖分歧的原因?”

整条盐池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宽六里,池南横着中条山,形如卧弓,山顶有桃花洞,水流入盐池,作为盐池的水源,不然每日蒸发,迟早干枯。

张辽皱眉看了看四周一片片漫衍混乱、大小不一的盐畦,决然道:“文若,本年秋后,可策动将士与青壮将这四周盐畦全数重修,拓宽十里,重新分别布局,皆修成四畦。”

张辽当初刚担负河东太守之时,就体味过盐池产盐之法,盐池四周垦地为畦,引水沃之,水耗盐成。每年仲春垦畦,四月引水,夏季晒盐,八月而止,也要看天时。

这老盐工世代处置盐业,技艺高深,经历丰富,听了张辽的话,顿时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事理。

这时,荀彧在一旁道:“主公,先秦之时,以恳畦浇晒之法晒出来的盐一样是苦的,厥后盐工渐渐总结出一些经历,采取了分畦浇晒,分离出盐水中的芒硝,盐质才好了些。

本来盐池由豪强掌控,各自为政,稠浊不堪,如果重新整修后,同一工序,那样每年的盐产量会大大增加,质量也会比本来的好。

荀彧指着紧邻一个盐畦道:“待第一畦芒硝析尽后,已是来年三月,则引此卤水进入第二畦,到夏初之时,卤水大要有此白絮天生,盐工称之为‘发恍惚’,此时卤水谓之阳水,阳水仍然甚苦。”

荀彧和郭嘉也是大智之人,闻言顿时恍然。

荀彧、郭嘉不由啧啧称奇,纷繁感慨造化之奇。

第一种体例是最陈腐的捞采法,直接让盐工下到盐池里捞采,因为盐池之水天长日久蒸发,水底堆集了大片的结晶石盐,只要捞采上来便可食用,这类体例比较简朴,但是只适合在浅水区停止,盐池浮力大,在深水区人没法下潜,常要坠着石头,捞采很难,也颇是伤害。

“此借天时之力也。”荀彧指着左边的一片盐畦,道:“盐工多将盐田分为四畦,第一畦最大,秋八月以后,引入盐池之水,日晒水耗,成为卤水,至隆冬之时,卤水中则有芒硝析于池底。”

王邑点了点头:“禀将军,恰是如此。”

郭嘉连声赞道:“主公能观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他沉吟道:“南风出盐,必有其故,所谓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想必是这寒、暖、干、湿,对出盐也有影响。”

没想到那老盐工却点头道:“恰是如此,南风最好,东民风好,如果在晒盐时碰到东北风或西南风,卤水便会‘粥发’,像米糊一样,所生之盐比捞采上来的苦盐更要苦涩难吃,因此在我等盐工眼中,这南风实乃彼苍所赐,不成不敬之。”

“喏!”荀彧应了声,又浅笑道:“主公此举大佳。”

张辽呵呵一笑,这时从不远处俄然传来一阵歌声:“南风之薰兮,能够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能够阜吾民之财兮……”

荀彧又指着紧临的第三盐畦道:“第二畦白絮天生后,便可将阳水引入第三畦,第三畦池底有芒硝压实而成的硝板,颠末此畦,阳水中白絮可沉淀殆尽,硝板却越积越厚,终究只余下卤水,此水谓之*******张辽看着这第三处盐畦,如有所思,白絮沉淀如此之快,硝板又加厚,恐怕不但是天然沉淀,应当伴跟着白絮与池底硝板的化学反应。

除了这两种体例,第三种体例就是恳畦浇晒法了,在盐池四周筑盐田,修盐畦,也就近似于数尺深的浅池,而后发掘一条水沟,将盐池之水引入盐畦,经风吹日晒,水蒸而盐出。

张辽发笑道:“父老何出此言?南风虽好,莫非这东风、西风便不济事乎?”

盐池极其宽广,但盐池四周斥地出来的盐田却更宽广,一望畴昔到处乌黑,只是盐田的漫衍却大大小小混乱不一,这是各个世家各自分别、各自晒盐的成果。

张辽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卤水夏季析出芒硝,这应当是操纵温度窜改,在高温状况下,芒硝溶解度降落,最早被析出。

现在的河东盐池,制盐体例首要有三种。

凌晨的阳光潋滟着粼粼水光,宽广的盐池之畔,张辽带着荀彧、郭嘉以及河东郡丞王邑、毌丘兴等人在检察盐池。

张辽看到这个盐畦边上还落着一些盐粒,应当是客岁落下他,他捻出一颗盐粒,放在嘴里尝了尝,这盐粒固然还是有点微苦,但口感却比捞采出的盐要强出百倍了。

接着荀彧指着第四个盐畦道:“最后将**引入第四畦,水深一尺,只需风吹日晒,五六日便可结出盐花,此为‘落盐’,水干则盐出,再无苦味。”

不过此行除了几个属吏,另有一个经历丰富的老盐工伴同,给他讲授盐池的环境,他对制盐之法体味的更细了。

老盐工忙道:“将军有所不知,此地盐工,都能唱‘南风歌’,南风起,盐始生,南风实乃天赐之宝哪。”

“芒硝?”张辽的化学程度实在普通,不晓得甚么是芒硝。

听王邑这么一说,张辽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没想到就在这时,天空俄然传来一阵霹雷隆的雷声,他们不由惊诧看去,却才发明不知何时天空竟然有了一片雨云。

第二种体例是煎煮法,是将盐池之水蒸发到必然程度,成为卤水,再将卤水倒入锅里生火煎煮,水干得盐。

荀彧叹道:“此四畦法所产之盐虽好,却需历经寒暑一载,储存卤水有限,用时颇长,更不能出差池,故而所产之盐不敷以供应四方,百姓所食之盐则皆是直接引水入池晒制而来的苦盐。”

“哦?”张辽看了看尽是等候的老盐工,笑道:“说来听听。”

分歧于董卓和王允当政之时,当时候张辽对掌控盐池很有顾忌,此时李傕、郭汜当政,他却不在乎了,掌控了盐池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盐池运作起来,并且要运作的更好,成为本身的首要赋税来源。

不过这两种体例,范围和产量都太小,并且河东盐池之水带有苦味,这两种体例制出的盐质量差,都带有苦味,以是河东盐在商周春秋之时又被称为苦盐。苦盐普通都是卖给穷户百姓或是外族。

张辽不由看向一旁的老盐工,笑道:“没不想这盐工当中,竟然另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

张辽在一处盐工捞采处停下,尝了尝他采出的盐,皱起眉头,直接捞采出来的盐确切很苦涩,与后代的盐味道差的太多。

他天然晓得,温度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起着很首要的感化,而东南西北风的分歧,多在于暖流和暖流的不同,应当是这个身分形成了盐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质含量晋升,导致结晶出来的盐发苦。

张辽点了点头,看向第二畦,此时已是四月中,公然,这第二畦的卤水大要有着大片的红色絮状物,他估摸着,这应当还是通过温差窜改析出其他杂质,但姬平也不明白这些白絮究竟是甚么物质,他取了一些尝了尝,倒是比芒硝还苦。

荀彧走到一处盐畦边上,哈腰捻起几颗粗大的红色颗粒,给了张辽,张辽放在嘴里尝了尝,苦多于咸,他皱眉道:“这就是芒硝?”

在他看来,只如果风力,就能加快蒸发,应当不分东南西北风吧。

张辽点了点头,他明白荀彧的话,四畦法制作出来的盐多数都供了朝廷和公卿豪强,平常百姓吃的还是苦盐。

张辽却深思起来,他可不信甚么南风是彼苍所赐,如果东南西北风公然结果分歧,那必定是另有启事。

就连荀彧也点头拥戴,张辽这般本领,确切令他们佩服。

盐池中多有其他杂物他晓得,如果是后代,通过各种化学手腕,天然能等闲分离,但这个期间,他们倒是如何分离的?

张辽不由大奇,看向河东郡丞王邑:“果然如此乎?”

王邑面色微变,忙道:“将军,这晒盐之时最怕暴雨洪灾,一旦四周有大水入池,本年的晒盐之事便要歉收了。”

他不由赞叹百姓和盐工的聪明,固然他们不明白盐池之水析出杂质的化学道理,但他们却能在劳动中总结,操纵一年四时的温差窜改,奇妙的将此中的芒硝、白絮等物质分离出来,实在可贵,诚如荀彧所言,此借天时之力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