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花落人亡两不知·

或许彼苍不幸这个乱世才女,苏青行动维艰地挺到了上世纪80年代。1981年,病中的苏青最大的心愿只是想找一本已被列入“禁书”的《结婚十每》,有个忠厚的读者出高价复印了一册送给她。

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苏青少了昔日的傲气,冷静接管了糊口带给她的统统,曾经风头无两,何必在乎当今点滴好话?在敏感的期间,甚么都是浮云。可惜收敛脾气并没给她带来好运,她在改编汗青剧《司马迁》时,为更好地塑造司马迁的形象,朴拙地写信向复旦大学传授贾植芳请教。接着,1955年发作了“胡风事件”,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有人在贾家发明了苏青的那封信,苏青是以遭到连累,被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

1954年5月,由苏青编剧的《屈原》首演,演员获奖了,音乐获奖了,恰好脚本没获奖,因为“苏青”这个名字实在让剧团感觉难堪。更具玄色诙谐的是,苏青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演300多场,场场爆满,创下剧团演出的最高记载。

苏青一每天朽迈,身边只要次女崇美和小外孙,祖孙三人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相依为命。

每当女儿去上工,小外孙上学,就只要她一小我在家,扶着支离的病体,侍弄几盆花草,消磨残年。这时她几近和外界隔断,常日里来看望她的,只要当年《女声》半月刊(1932年,沪江大黉舍长刘湛恩夫人王立明所办)的主编王伊蔚白叟。

比及查清她的确与贾植芳只是在做学术上的切磋,在监狱待了一年半的苏青才被放出来。

张爱玲的作品被后代研讨者从故纸堆翻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蓦地发明,当年的上海滩,另有一个才女名嫒,叫苏青……

接下来的历次活动,苏青更是饱受折磨,她落空了事情,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向本身的几个孩子乞助,对方却与她划清边界。苏青的大女儿李崇孟糊口在温州,从小是祖父母养大的,对苏青豪情较冷酷;二女儿李崇善,苏青很不喜好她,表情不好经常常拿她当出气筒。李崇善对母亲也没有好感,成年后到外洋读书,再也没返来。

苏青有着深厚的国文功底,毕业后就被分派到了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事情。而后的几年年,苏青兢兢业业,创作了很多优良的越剧脚本,如《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和黛玉》等。

三十年后,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而我却魂归黄土……总有我的葬身之地吧。我将在墓碑上大书“文人苏青之墓”,因为我的文章虽不好,但我确是写它的,已经写了很多,并且还在持续写下去,预备把它当作毕生职业,如何不成以标明一下本身的身份呢?

或许将来有人见了它说:哦,这就是苏青的坟吗?或许有人会说:苏青是谁呢?――是文人,她有甚么作品?待我去找找看。固然当时我已享用不到版税了,但我还是乐于有人买书的……甚么处所是我的归宿?我真正的灵魂永久依傍着仁慈与爱。

她曾在《归宿》中说:

鉴于她的“汗青题目”,文明局没有登科她,厥后还是夏衍出面说项,苏青才得以进入学习班。

1949年5月,上海束缚,很多知识分子去了港台或外洋。苏青却刚强地留了下来,对朋友的聘请她一一回绝,说本身的家在上海、根也在上海。

1982年12月7日,身患糖尿病、肺结核等多种病症的苏青,病情俄然恶化,大口吐血,带着深深的遗憾走完了本身的69个春秋。

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后,上海市文明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也报了名,想通过学习在新政权里谋一份新的职业。

苏青也常写信给她,语句落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期间也不远了。”“整天卧床,甚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免费一元,不能报销……我家的芙蓉、菊花也都有了花蕾,将近开了。这些花是我生命末期的朋友。我并不悲观,只是放心等候上帝的呼唤。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甚么人也不告诉。”

苏青身后冷落,火化时,独一几个后代与亲人在场。三年后,她的次女崇美和小外孙去美国,带走了她的骨灰盒。

三女儿李崇美与苏青很密切,一向跟在母切身边。苏青独一的儿子李崇元十几岁就被迫分开母亲,在外埠当工人接管“再教诲”,“文革”晚期才回到上海摆地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