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又逢君》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三章 捐助

这此中,不但有崔家身为第一个捐助军饷的皇商之功,也有冯少君经心当差的功绩。

军饷终究有下落了!

当然,以赵王的城府,毫不会脸红,只见赵王殿下一脸正气地慷慨陈词:“边军练兵迫在眉睫,皇上领头节衣缩食,挤出三十万军饷来。臣弟鄙人,跟着皇上学一学,今后节流些花用就是了。”

袁家身为臣子,都能捐助边军十万两军饷。他一个堂堂亲王皇上胞弟,不出血是不可了。

赵王忍着肉痛,一脸慷慨激昂地上前,拱手朗声道:“皇上,臣弟也愿捐助十万两军饷。”

不消他愁得整日掉头发了!

大齐的巨商很多,被封为皇商的共有八家。此中资格最老的是罗家,在庆安帝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已暗中投诚。资格最浅的,是崔家。在六年前,崔家暗中捐了一半的家业给燕王。燕王去江南的时候,就下榻在崔家的园子里。

庆安帝和袁大将军搭台唱戏,一唱一和的,他眼不瞎心不盲,岂能看不出来?

天子不肯加派赋税,令宫中减少用度,从外务府里提出三十万两银子送到了国库里。

……

七十多岁发须皆白的袁大将军拱手应道:“皇上为了边军练马队,从外务府里拿了银子出来。有如此贤明天子,是大齐百姓之福,是统统官员臣子的福分。老臣做这些,略尽微薄之力,只盼着边军早日练出铁骑雄兵,护我大齐边关安宁。”

赵王一张口,福亲王也不能缩头了,张口捐了五万两。

短短几日以内,户部的库房里又多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对崔家来讲,这也是不测之喜了。

不出所料,崔家捐助二十万两军饷的事还没传开,罗家家主就去了户部,张口就要捐助三十万两,务需求压崔家一头。不然,皇商之首的面子要往那里搁?

每一笔捐助,都要清楚地记实在册。

庆安帝非常打动,亲身走下龙椅,扶起了袁大将军:“大将军是大齐的肱骨之臣啊!”

户部尚书做事讲究行事细心,散朝会立即去户部,调集户部统统人,宣布朝臣们捐助军饷一事。令户部高低从现在起住进官衙里,以备官员们随时来户部。

庆安帝蓦地动容:“三弟!赵王府也算不得如何余裕,俄然拿出这么多银子来。朕如何忍心!”

孟将军接到圣旨后,大为奋发,对着都城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旋即立即动手练习马队事件。

得,崔家带头捐助军饷了,其他皇商还不得跟上捐助一波?并且,皇商们个个家大业大,这一捐助就不是三两万银子了。

太好了!

赵王内心狠狠呸了一声。

这么一来,军饷充足支应练一万马队了。庆安帝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去边军,令孟将军遴选一万精兵练习。

至于浅显巨商富户,想捐银子买个好名声都不可。户部可不是谁的银子都要。只要皇商,才有捐助军饷的资格。

冯少君也由衷地欢畅:“这是天然。这么大的丧事,我也得亲眼看一看才是。”

三天后,户部尚书拿着厚厚的册子进了宫。这三天里,户部尚书睡的时候加起来最多四五个时候。两眼都是血丝,精力却出奇的亢奋。

只要寥寥几人晓得,真正的功臣是冯少君。

“皇上,这是朝中官员们捐助的军饷,每一笔都记录安妥。”户部尚书沙哑着声音禀报:“总计一百二十三万五千两整。”

说来,庆安帝自即位以后,一向节衣缩食。既不选妃,也不充宫人进宫,也没建行宫,宫中饮宴少之又少,反而一向在减少宫中的各项开支用度。可谓是一代明君。

袁大将军主动上奏折,袁家情愿捐助十万两银子充做军饷。庆安帝非常打动,在朝会上嘉奖了袁家的忠心仁义。

许氏喜不自胜,连连笑道:“这真是再没想到的功德。”

赵王府的豪奢在都城赫赫闻名。赵王父子经常设席作乐,穷奢极欲,人尽皆知。庆安帝这一番话,脸皮凡是薄一些的,都得心虚。

有崔家在这儿比着,每家多是捐助十万两到二十万两不等。

崔元翰容光抖擞精力奕奕,对冯少君笑道:“等匾额送来,家里得设席亲朋,风风景光地将匾额挂上。”

阁老尚书们,皆纷繁出言,捐助两万三万不等。

庆安帝伸展眉头,目中尽是欣喜:“好!好!大齐朝堂皆是忠臣!”

在外人看来,崔家是因为外孙半子沈祐搭上了燕王这条龙舟。

冯少君人在宫中,动静最是通达,匾额还没送到崔家,冯少君已经乞假离宫,将这件丧事奉告许氏和崔元翰。

后一条无人晓得,只要许氏崔元翰内心明白了。

户部尚书按捺住内心的冲动奋发,拱手领命。

其他的皇商也纷繁捐助银子。

捐助巨额军饷的皇商们,也得了天子嘉奖。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崔家,得了一块天子御笔亲提的匾额。崔元翰在外务府的官职也升了两级。

户部尚书又笑着禀报:“另有,皇商崔家也来了户部,要捐赠军饷二十万两。”

户部尚书也冲动得红了眼。

庆安帝听闻崔家要捐助军饷,眉头又伸展几分:“崔家虽是商户,却一片忠义。户部能够另立一册,将崔家捐助的军饷列在第一。”

夙来严肃冷素的庆安帝,本日被臣子们的感慨解囊行动打动得红了眼眶:“国有忠臣,是大齐之幸,是朕之幸事啊!”

“这笔银子,臣已经令人送了五十万两去兵部,其他的都送去边军做军饷。”

庆安帝圣旨一下,户部兵部又繁忙起来。兵部要调拨采办战马,筹办养马需求的多量草料豆料,户部的任务更要命,得从空虚的国库里挤出一百万两的银子来。

做臣子的,皆为天子的行动打动不已。

罗家捐的银子更多,罗家的嫡宗子在外务府里也升了官职。不过,这御笔亲提的匾额,崔家但是独一份。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