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挑选贸易货物
在扬州城里转了七八天,陌生的都会在杨光眼中一点一点变得熟谙起来,他也根基汇集到了本身需求的东西。
杨光买的这点木料数量未几,丁记木行直接就能把货色给他运畴昔,不过考虑到时佛门的充能尚未结束,木料摆在本身租赁的堆栈反而还要劳心吃力守着,杨光与丁记木行的二掌柜商定七天以后再交货,他本身则趁着这段时候在扬州城里城外的好好转了转。
任何暴利买卖都有节制它的好处圈,就仿佛盐商节制着食盐贸易一样,当代时空或许不会有私盐估客杀上门来,却也有几百万的乌木作为前车之鉴,是以杨光所能做的就是强行压下本身的贪念,然后尽能够挑在当代时空好卖又不会引来费事的货色。
杨光决定先挑选前者,他敲定了木料作为本身的位面贸易货色。
明朝的树木都是天然发展,哪怕在这个期间品格只能算普通的木头,放到当代时空都是相对比较优良的木料,不愁卖不出好代价。
当然另有很多东西利润太低,也被杨光被划去了。如许算来算去,目前只要两类东西是杨光能够运营的,一类是质料比严峻的行业,另一类则是人力本钱高的行业。
方山保举它的来由是,丁记木行在堆栈里屯了大量用于造船的木料,因为没有大买家这些年只能一点一点小量的出货,如果杨光看得上的话,代价方面天然要优惠一些。
另有像食盐这类有着丰富利润,却被牢固群体把持的物质,也不是现在的杨光能去介入的,那些圈养着大群私盐估客的淮扬盐商们,会不择手腕的禁止其别人分走本身的蛋糕。
柚木原木要便宜很多,6、七棵的代价才跟一棵酸枝原木相仿,杨光直接要了450棵,花了400两银子,这120方的木料估计略微大点的家具厂都能内部消化。
因为乱砍乱伐等启事,如许的木料在当代时空已经很少见了,杨光如果把它们弄归去绝对大发一笔,不过现在华国正在封山育林,必必要找一个公道的出处才行,不然只能是为人作嫁。
杨光当然晓得本身挑的是甚么货品,可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前通过跟方山和丁记二掌柜的闲谈,他晓得丁记商行有直径超越100厘米的上好黄梨木。能长到这么大起码也要300年以上的树龄,这玩意一棵才几十两银子,杨光身上的银票直接就能买上二十棵。
当代时空木料需求量极大,杨光记得不久前看过一则消息,滨海市客岁的木料买卖量仿佛是1500万立方米。如此庞大的市场,杨光从明朝这边弄几千方归去,根基上连泡都冒不出一个,不会有人留意的。
站在丁记木行的库房里,杨光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寒气,这里堆放着全都是树龄百年以上的木料。看着那些粗大的树干,杨光有点明白方山的意义了,这些用于造船的木料,如果劈碎了做其他事物未免过分可惜,难怪过了几十年还剩这么多保存。
明朝士大夫崇尚花梨木家具,可杨光选的那些实在不成材,丢在丁记木行的库房里无人问津也有好多年了,收买它们终归是花了银子的,直接抛弃未免可惜,放在库房里又占处所,实在是鸡肋,现在见杨光竟然想要买走,伴随的二掌柜心中暗喜,不过还是很有职业品德的劝了几句。
酸枝原木6两银子一棵,杨光一口气买了150棵,遵循圆柱体积公式简朴预算了一下,差未几也就是40方罢了,花了900两银子。
最后是五棵卖相惨不忍睹的黄花梨木,因为这都是别人挑剩的,尺寸大小也都差很多,丁记木行没遵循普通的代价售卖,直接喊了20两的一口价,算是半卖半送。
如许极其罕见的300年黄梨木原木,放在当代时空说是希世珍宝都不为过,一棵1000万都算是明白菜价了,转转手起码能卖出2亿的代价,800倍的利润直接秒杀军器、毒品另有其他任何所能设想到的暴利买卖,可杨光敢做吗?
至于石油甚么的,明朝的人估计没几个晓得这玩意有啥用,可杨光孤身一人,底子不成能停止大范围的开采,就算弄来当代的设备,也要明朝的工匠会用才行。
从甲号库房出来,杨光和方山又跟在丁记二掌柜的前面来到丙号库房,这里存放的木料品格相对较差,树龄、直径另有长度都没那么夸大,正和杨光的情意。他问了一下代价后,直接拿出银票订下了一批酸枝和柚木,别的又挑外型比较歪瓜裂枣的黄梨木买了几棵。
有了目标,杨光再次喊上了方山,开端详细的考查扬州城内最驰名的几家木料商行。方山给杨光保举的首选是丁记木行,这是一家运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买卖最红火的时候,很多船厂都从这里进货,传闻那会海上跑的私船,十艘就有一艘用得是丁记的木料。
明朝嘉靖年间,后代的很多扬州名胜还没有呈现,不过也有很多毁于烽火的古迹尚存,让杨光得以一饱眼福。他的脑海中模糊冒出个动机,如果今后有机遇,或答应以将这个位面的风景拍下来带回当代时空利用,只是详细该如何操纵还没有详细的观点。
嘉靖帝公布禁海令后,丁记木行的买卖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持下来范围还是比普通的木行强很多。
比及丁记木行遵循商定把木料运送过来的时候,杨光抛开了统统邪念,在方山的共同下开端盘点货色。
看动手上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数据,杨光呆在租赁的院子里开端思虑要运营那些物质,位面贸易不成能纯真的考虑利润,还要计算此中的风险。
以铁这类金属为例,在当代任何朝代想要碰这玩意,都跟造反、各据一方之类的罪名挂钩,被抓到根基上就是一个“死”字,哪怕最受帝皇虐待的王公大臣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