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26章 浊漳水(2)

又北鞠问阳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漳又北,迳巨桥邸阁西。旧有大梁横水,故有巨桥之称。昔武王伐纣,发巨桥之粟,以赈殷之饥民。服虔曰:巨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今临侧水湄,摆布方一二里,中状若邱墟,盖遗囤故窖处也。衡水又北,迳钜鹿县故城东。应劭曰:鹿者,林之大者也。《尚书》曰: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烈风雷雨不迷,致之以昭华之玉。而县取目焉,路温舒,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钜鹿郡治。秦始皇二十五年,灭赵,觉得钜鹿郡。汉景帝中元年为广平郡。武帝征和二年,以封赵敬肃王子为平干国。世祖复兴,更加钜鹿也。郑玄注《尚书》,引《地说》云:大河东北流,过绛水千里,至大陆,为地腹。《地理志》曰:大陆在钜鹿,绛水在安平信都。

衡漳又东北,迳桃县故城北,汉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侯国,王莽改之曰桓分也。合斯洨故渎。斯洨首受明白渠,明白渠首受绵蔓水。绵蔓水上承桃水,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世谓之曰桃水。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又北流,迳井陉关下,注泽发水,水出董卓垒东,乱流东北,迳常山蒲吾县西,而桃水出焉。泽发水又北入滹沱桃水,南迳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流,迳桑中县故城北,世谓之石勒城,盖赵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谓之高功城也,《地理志》曰:侯国也,桃水又东南流,迳绵蔓县故城北,王莽之连绵也。世祖建武二年,封郭况为侯国。自下通谓之绵蔓水。绵蔓水又东流,迳乐阳县故城西,右合井陉山川。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迳陈馀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在楚、汉,韩信东入,馀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其水又屈迳其垒南,又南迳城西,东注绵蔓水,绵蔓水又服从城南,俗名曰临清城,非也。《地理志》曰侯国矣。王莽更之曰畅苗者也。《东观汉记》曰:光武使邓禹发屋子。兵二千人,以铫期为偏将军,别攻真定、宋子馀贼,拔乐阳、藁城、肥垒者也。绵蔓水又东迳乌子堰,枝津出焉。又东谓之明白渠。《地理志》所谓首受绵蔓水者也。白渠水又东南迳关县故城北,《地理志》常山之属县也。又东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谓之成郎桥。又东迳耿乡南,世祖封前将军耿纯为侯国,世谓之宜安城。又东迳宋子县故城北,又谓之宋子河。汉高帝八年,封许瘛为侯国,王莽改名宜子。昔高渐离击筑佣工,自此入秦。又东迳敬武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钜鹿之属县也。汉元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阚骃《十三州记》曰:杨氏县北四十里,有敬武亭,故县也。今其城,实中、小邑耳,故俗名之曰敬武垒,即古邑也。白渠水又东,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明白渠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者也。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迳和城北,世谓之初邱城,非也。

《十三州志》曰:经县东五十里,有缭城,故县也。左迳安城南,故信都之安城乡也。更始二年,和城太守邳彤,与上会信都南安城乡,上大悦,即此处也。故渎又东北,迳辟阳亭,汉高帝六年,封审食其为侯国,王莽之乐信也。《地理民风记》曰:广川西南六十里,有辟阳亭,故县也。绛渎又北,迳信都城东,散入泽渚,西至于信都城,东连于广川县之张甲故渎,同归于海。故《地理志》曰:《禹贡》,绛水,在信都,东入于海也。

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也。长芦水东迳堂阳县故城南。

如《志》之言,钜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水土之名变易,世失其处,见降水则觉得绛水,故依而废读,或作绛字,非也。今河内共北山,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降读当如郕降于齐师之降,盖周时国于此地者,恶言降,故改成共耳。又今河所从,去大陆远矣。馆陶北屯氏河,其故道与?余按郑玄据《尚书》有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推次言之,故以淇水为降水,共城为降城,所未详也。稽之群书,共县本共和之故国,是有共名,不因恶降而更称。禹著《山经》,淇出沮洳,《淇澳》《卫诗》,列目又远,当非,改降革为今号。但是水导源共北山,玄欲因成降义,故以淇水为降水耳。即如玄引《地说》,黎阳、钜鹿,非千里之迳,岂直信都于大陆者也。惟屯氏北出馆陶,事近之矣。按《地理志》云:绛水发源屯留,下乱漳津,是乃与漳俱得通称,故水流间关,地点著目,信都复见绛名,而东入于海。寻其川脉,无他殊渎,而衡漳古道,与屯氏相乱,乃《书》有过降之文,与《地说》千里之志,即之途致,与《书》相邻,河之过降,当应此矣。下至大陆,不异经说。自甯迄于钜鹿,出于东北,皆为大陆,语之缠络,厥势眇矣。九河既播,八枝代绝。遗址故称,常常时存。故鬲、般列于东北,徒骇渎联漳、绛,同逆之状粗分,陂漳之会犹在,按经考渎,自安故目矣。漳水又历经县故城西。水有故津,谓之薄落津。昔袁本初还自易京,上已届此,率其宾从,禊饮于斯津矣。衡漳又迳沙邱台东,纣所成也,在钜鹿故城东北七十里。赵武灵王与秦始皇并死于此矣。又迳铜马祠东,汉光武庙也。更始二年秋,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遂降之。贼不自安,世祖令其归营,乃轻骑行其垒。贼乃相谓曰:萧王推赤忱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遂将降人分派诸将,众数十万人,故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也,祠取名焉。庙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导,字景明,以建安三年为钜鹿太守。漳津众多,土不稼穑,导披按舆图,与丞彭参、掾马道嵩等,原其逆顺,揆其表里,修防排通,以正水路,功劳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伯坛碑》。而俗老耆儒,犹揭斯庙为铜马刘神寺。是碑顷因震裂,馀半不成复识矣。又迳南宫县故城西。汉高后元年,以封张越人子买为侯国,王莽之序中也,其水与隅醴通为衡津,又有长芦淫水之名,绛水之称矣。今漳水既断,降水非复缠络矣。又北,绛渎出焉,今无水。故渎东南迳九门城南,又东南,迳南宫城北,又东南,迳缭城县故城北。

又东迳扶柳县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寇恂子楫为侯国。又东屈,北迳信都县故城西,信都郡治也。汉高帝六年置,景帝中二年为广川惠王越国,王莽更加新博,县曰新博亭。光武自蓟至信都是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改名胜利。安帝延光中改曰安平。城内有《汉冀州处置安平赵徵碑》,又有《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碑》,青龙三年立。城南有《献文帝南巡碑》,其水城北注,又北迳安阳城东,又北迳武阳城东,《十三州志》曰:扶柳县东北有武阳城,故县也。又北为博广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又北迳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于衡水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差为侯国。阚骃曰:昌城本名阜城矣。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城,故县也。世祖之下堂阳,昌城人刘植率宗亲后辈,据邑以奉世祖是也。又迳西梁县故城东。《地理民风记》曰: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世觉得五梁城,盖字状致谬耳。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应劭曰:县在堂水之阳。《穀梁传》曰:水北为阳也。今于故县城南,更无别水,惟是水东出,能够当之。斯水盖包堂水之兼称矣。长芦水又东迳九门陂,故县也。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傲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