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30章 (30)

如有季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被挑选戒清净者第一沙门觉得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绩。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持戒不完。五缘即阙。况为师范展转授人。己戒不净。他戒安就。故须挑选第一清净真授戒者。故梵网经。千里内无授戒师。当于佛前自誓受戒。先忏七逆。后求戒法。皆见好相方知罪灭得戒。不尔不得。戒既成绩。闲居静处。然香诵咒。数满百八。以表除灭百八烦恼。内戒外咒俾魔不生。恐障坛场。故须先尔求现住佛光照显加。心得英勇。进道弥速 二明感到

长水沙门子璇集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此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绩 戒根为本。入道先门。师与证人一等清净。师如有阙。资无所承。道场不就任由斯矣 二明得果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七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统统实在。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绩菩萨无上知觉 统统时中。悉无虚假。若斯人也真求道欤。岂不速至乎。若示相标形诈称得道。内怀谄曲。外规名闻。岂曰修行。故法华云。乱世恶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乃至衲衣在余暇。化名阿练若。当知是等尽行魔业 二结归邪正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统统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环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寂静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沙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环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诸佛菩萨不食此食。为令福增示现而食。令修行者福慧具足速得美满。如佛受纯陀最后扶养令其具足檀波罗蜜。此亦如是。故须扶养 二随时供物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无益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须陀洹果名通大小。小乘可知。今修大乘首楞严定。发菩萨愿。应以大乘位次论果。若璎珞本业经。初地名鸠摩罗伽。乃至四地名须陀洹。佛地名婆伽婆佛陀。将配此经。恐太高深。若约见真得无生忍名须陀洹。甚为中当。即初入别圆地住位也。此则正与观音修证义同。若配下位。恐非所宜。以此经中云圣果故。利根修故。又以下经获无生忍第三渐次便已证得。此即无妨。必不成以未证位配。请细详之 二正说神咒三。一叨教三。一叙承咒力

佛告阿难。若季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净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旃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盘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旃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园地。周遭丈六。为八角坛 雪山牛乳纯是醍醐。统统茹退最为香洁。但和一味旃檀便可涂地。苟无此者。即取深土。别加众香十味和合。以涂园地。八角之坛。周遭应量。除地为之。仍无级数。即今墠也。坛虽八角。高低为十。以应圆数。以下文有悬镜相对高低交光一一镜中现十方佛。以表一身即十身十身即一身重重无尽相互闪现相互容受。即表证藏心不思议境地之相也。下文十方诸佛一时俱现镜交光处。是此相耳 二扶养法度二。一列供具二。一长时供具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真圣利物终不成测。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圣真因。唯圣自证故云密因。未学之前不成轻说。阴有遗付者不显称也。此开临终密有表示遣嘱弟子。如求那屈指事 二结责

阿难。如是季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施主。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抚令其开悟 道场次第。仪范周旋。如圭峰山圆觉修证仪说。诵咒加持。发见佛愿。佛现身者名为感到。若见余境。背于本习。事与愿违。便是魔境。非真感到。又见真应。心得开悟。烦恼微薄。聪明洁白。若因见佛。痴顽宛然烦恼却重。斯皆魔境。非真佛也 二酬请广说二。一具明坛法二。一叨教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诚意行道。一经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贯用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贯持佛般怛罗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呈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三七日中所行各别。初则礼佛围坛诵咒行道。此中必行五悔。礼佛求哀加被忏悔。离我慢障等。次则舍前所行。常发大愿。则运心泛博。离狭劣障。后则一贯诵持心咒。加持行门。防诸魔事。由斯三限助修之力。感到道交。显受佛应摩顶安抚 二入观行

如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亮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有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前虽广说持戒清净皎如冰霜既不造新已离魔事。然有无始宿习垢障尘沙。如影随形。与道为妨。于修行者统统时障。或数病数恼多淫多嗔。或遭邪师。或遇魔娆。诸难竞起。皆是无始不善宿因邪思业种。熏识现行。常与正道觉得冤敌。凡夫始学。道力微小。不能排解。故佛有妙神咒。能灭宿世恶习令无娆恼。道力速成。不遭退屈前说定慧破烦恼障。复明戒学但止罪业。今说神咒。能破宿殃。兼除报障。三障苟亡。不证何待 三指陈服从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亮。一一光亮。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将说神咒。现光化佛。化复作化。百河沙众。此即如来藏心不思议妙用。一即统统。统统即一。大众将证此理。故示现以表也。下说神咒。是此密因。宣与大众化他令益 二说咒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言。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三诫劝四。一喻其不竭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我居佛世。蒙佛亲示当今开悟。已知修证必至无学。末法学人。必加功行。建立道场。有何体例令其轨则 二答释二。一示结坛体例二。一坛场基量

二他力离魔。此为障重者助之以咒力也。文二。一述意略明四。一总结前文

比方贫民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绩 初喻大妄止成苦本。后喻求道终无得理。如人噬脐了不相及。春秋传曰。若不早图。后君噬脐 四断成叵益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季世修学身心洁白如同琉璃 魔障既离。复承显加。修三摩提速得成绩。故令身心洁白如琉璃也 三示不成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削发。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有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了然。力不自在。赖遇文殊令我摆脱 阿难虽得小乘初果。若望大乘。名假择灭。非真有为。故云未证 二愿闻咒辞

且汝宿世。与漂亮伽。历劫人缘恩爱风俗非是平生及与一劫。我一鼓吹。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偶然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比方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登伽宿有淫习。今得离欲。是断业烦恼障。现为淫女。今得无学。是转报障。偶然修行。遇此神咒尚得圣果。况复志求无上觉道。决定修行。咒力加持。有何艰险而不至哉 四略示持方二。一示行仪

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无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窜改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摆布。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摆布安设。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悬幡列像。一一皆令影现镜中。欲使行人熟此境地则于事事无碍法界之理易得证耳。若时若处。一念当中。遍游十方。遍见诸佛。遍行佛事。遍得扶养。一念既尔。尘尘皆然 二明诵咒规仪二。一明修行三。一修助行

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唯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循环者。承佛密音。身意摆脱 文殊密诵以解淫难。故云未闻。今请显说。意欲传通至后代耳 三众咸伫听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亨佛菩萨 二陈像设

是故阿难。若不竭其大妄言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修禅定之檀形。刻妄言之人粪。遥观可意。近逼秽闻。欲求道香。终无得理 二举其防微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言 二结成明诫

于时会中统统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奥妙章句 二与说二。一正说神咒二。一现化佛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统统行中尚无子虚。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三乘所证为上人法。此文举浅况深。余小妄言尚不成为。况大妄耶 三重喻大过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统统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丢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统统魔事云何产生 戒是正顺摆脱之本。依是以戒得有定慧。故知三昧戒为先容。此之重禁。虽约身口。一一治心。既与定慧呼应。色香味触不过实相。岂有魔事恼乱行者 二劝诵神咒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