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十国帝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

孟平和李绍城在沙州城外牵马行走,一面回顾这些汗青,一面会商接下来的战事。

西域自汉朝便是中国之土,而中国国力之强大、文明之昌隆,又是让西域诸国膜拜的工具,且中国对待西域的政策,向来非常宽柔,中国人又知书达理,至西域后与诸族融会,至今已是近千年,带来的光辉文明与先进文明,使得西域社会进步,使得百姓糊口获得改良,凡此各种,就使得西域诸国、诸族,大多敬慕中国、忠于中国,愿被中国所统辖。

李绍城不晓得的是,后晋时,高居海出使西域,到了大屯城,仲云但是调派了四位宰相、三十七位都督相迎,高居海“以圣旨慰谕之”,仲云群臣则“皆东向拜”。

自汉以来,中国便有采取、册封来投的草原各族、西域各国的传统,特别是汉唐两朝,如许的事情多不堪数,是以此时李绍城的这个行动,并不是托大和无的放矢。为彰显诚意,李绍城在军使先行后,又行进了两日便停止进步,于蒲昌海之侧扎下营寨。蒲昌海是个湖泊,上游龟兹河、下流沮末河(塔里木河),这一段河道为季候性河道,眼下春暖雪融,河中有水,但水量不大。

孟平沉吟道:“战马该换的要换,本地良马甚多,能适应戈壁荒凉的环境,牧民多好珍珠,一颗珠子就能换一匹好马,还好军情处的动静做得详确,我们这回带了很多珍珠来,能够当场互换很多现成的良马,这些良马本就多被牧民用来游猎,略加练习,参战不是题目......”

“首要的是遵循军情处的舆图和谍报,做好行军线路和脚程打算,在那边中转,在那边弥补饮水,诸事都要做好充沛筹办,甘愿行军慢些,也要包管物质充沛......若说以往的交战,攻城拔寨是关头,眼下的交战,如何行军才是最首要的。”孟平沉声道,“每至一地,每克一城或一帐,战役都要精打细算,在西域这块处所,雄师经不起败北,一次败北都会是莫大灾害。”

这幅气象,让马背上的李绍城直点头,“让张金来带人,把那些牧民都追返来,好生安抚,让他们持续在这好生放牧......我等既然成心战役处理仲云,就得拿出该有的态度,让仲云人看到我等的诚意。”

仲云国,据石头镇、大屯城,“其牙帐居胡卢碛”。石头镇、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汉初楼兰国,“不破楼兰誓不还”之楼兰也,也是汉初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班超定西域后,楼兰便是汉朝所属。唐初,鄯善改名石头镇,附属沙州,后为吐蕃所占,现为仲云国,人丁希少,拢共小几万人,与沙州互有来往。

禁军分南北两支出战西域,走的便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条道,丝绸之路到此,也是分南北两支的。

李绍城在中军大帐访问了仲云使者,当他听完张金来的先容后,有些惊奇于这教唆者步队的分量......两位宰相、十几位都督,不管如何看都分量实足。

没有别的启事,因为蒲昌海,厥后叫作罗布泊。

孟平与李绍城并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军多艰巨,比不得在中原,话虽如此,但我军毕竟筹办充分,马队、驼队庞大,实际上行军并不慢,如果战事大抵顺利,要会师疏勒镇,实在也用不了多久。”

眼下的罗布泊,是真正的蒲昌海,不是那一片干枯的盐碱地。

自贞观年间,大唐初建安西都护府,至元和年间,最后一任安西都护郭昕战死,安西都护府存在近两个世纪。

贞观年间,侯君集平西昌,而后于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及至灭龟兹国,于龟兹置镇,龟兹镇遂为安西四镇之一,迁都护府于此。厥后,唐军败西突厥,不断扩大国土,遂有安西四镇,统辖天山南北。又马不断蹄威服诸国诸城无数,于城邦故地置都督府,权势范围最盛时,称安西多数护府,治西域全境、中亚,西至波斯、咸海,下辖蒙耻、昆陵两都护府,大宛都督府、波斯都督府、条支都督府等九多数督府,并及安眠、休循数州。

孟平点点头,很附和李绍城这个观点,“出兵的机会大抵已经议定,挑选的是风沙最小、沙暴起码的时节,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义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鹘,往龟兹镇行进,你和张金来走南面,攻仲云、于阗,光复于阗镇,最后两军会师于疏勒,再一起处理西面的别的敌手。”

孟平了望着边地戈壁,不无沉重的对李绍城说道,风沙吹打在脸上,说不出的难受,吹打在甲胄上,收回窸窣声响,到这里的光阴还短,世人面上却已尽是土色,嘴唇也干裂得短长,不但如此,莫说洗漱,全军将士的引水都是题目。

唐军光复河西的事,仲云也早已传闻,此番唐军大肆西来,势不成挡,且以礼相待,尽显大国威仪,仲云来使明白表示,仲云并无与唐军开战之意,情愿重归大唐统辖。

李绍城点头道:“自甘州西行,沿途多是戈壁荒凉,水源太少,雄师只得载水而行,这对辎重营是莫大承担。人能光复各种困难,战马却不能被怠慢,别的临时不言,久行戈壁荒凉中,马掌都磨得短长,还不透沙,得将铁马掌换成有孔的木涩,驼蹄也得包裹牦皮,才气远行......我们的战马从未到过这西北蛮荒之地,今后远行荒凉交战,能不能适应都是题目,如果战力打了扣头,就是没顶之灾......”

历代以来,真正让西域与中国隔断的,多不是西域人的背叛,而是匈奴、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族的攻伐,与伊斯兰等文明的东来——安西四镇的毁灭,便是源于吐蕃入侵。

安史之乱后,西域固然与中国隔断,但遣使往东的,可不止郭昕、归义兵,另有很多西域邦国。

不过唐军却不缺水源,他们安营在蒲昌海之侧,这到处所,已经不是戈壁绿洲能够描述,水草丰腴,林木幽深,有碧海蓝天之景,且时在暖春,恰是百花绽放之际,让人直思疑到了江南。

李绍城行军至仲云地界,未曾冒然打击,而是调派军使持圣旨,先至大屯城。

“河西之地,虽说党项、回鹘、沙陀、吐蕃诸族混居,但毕竟间隔中国较近,民风民情多受我中国影响,男人多冠中国帽,沙、瓜二州也多中国人,这亦是归义兵存在之根本。但是再往西用兵,中国人便少了,雄师能够获得的照应就少,且碰到的抵当必将更多,战事不会轻松。”

进军西域,是李从璟运营好久的大事,对西域诸国的体味天然非常详细,哪国该强攻,哪国能够威服,事前都有一些计算,固然这些计算不必然全数精确,但该筹办的圣旨,还是会筹办安妥。

李绍城神采寂然,“这回出征西域,不知要用时多久,数千里之地,或许会有很多不测,便是打上几年都不希奇。”

李绍城这话说得没错,当仲云使者来到蒲昌海,看到一副军民调和的画面时,面上既有不测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军将士,眼神都亲热了几分。

这是料想以外、道理当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前提停止商谈。

仲云人,“小月支之遗种也,其人勇而好战。”

李绍城在军中摆下宴席,与仲云来使相谈甚欢,有了张金来这个“中间人”,两边的交换非常顺畅。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龟兹为都护府地点地,位在西州之西、天山之南,于阗镇位于昆仑山北麓,疏勒镇位于葱岭之北,碎叶镇位于天山之西。当当时,安西都护府之大唐数万边军,于西域、中亚诸国众邦而言,便如天兵天将,有无上不成侵犯之威,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

李绍城率军三万,出阳关,向西南进发,其部要安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仲云国。

眼下,李绍城以军使持圣旨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册封仲云君主,试一试可否让其乖乖归顺大唐。

李绍城了望西天,“禁军加上归义兵,十万将士往西交战,沿途多是荒凉之地,水、粮难以弥补,且日费必定命倍于以往,雄师所要照顾的辎重物质更多,马队、骆队要比交战将士的步队还要庞大。”

......

一言以蔽之,西域,中国故有之土,中国固有之土。

蒲昌海既然是西域之江南,此时天然不缺牧民,禁军达到后,本本分分安营,安温馨静取水,其间天然不会呈现扰民的事,不过饶是如此,也惊得仲云人四下逃窜,没多久便跑得没了影儿,连羊群都丢了大半。

落日西下,世人停下脚步,李绍城道:“行军线路打算完后,由先遣队跟从军情处领导,先行试走一遍,而后马军前锋先行,最后才是雄师跟进,如此一来,线路熟谙了,沿途的环境都把握了,雄师出征才不会有太多不测。固然如许会让敌军有所防备,但倒是利大于弊,以我军之战力,不惧与任何劲敌血战,我军之将士,能够死在战阵中,却毫不成能渴死在荒凉、走失在半途!”

牙帐地点的胡卢碛,“汉明帝时征匈奴,屯田于吾卢,盖其地也。”

西域有过很多汉唐传奇,现在孟平和李绍城到了这里。

10:59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