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家奴自有家奴的用法!

提及来,‘东汉’亡于寺人乱政是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固有印象。自从桓、灵二帝以后,多数人都把时势的混乱归咎于寺人乱政。各种背叛、政变行动也都是打着诛杀寺人的标语,但究竟真的就是如此吗?

提及来,固然有着后代的灵魂,但刘禅可没有后代多数人一提起寺人轨制,就立马满脑筋的‘残暴、封建’设法。

“父皇,虽说寺人当中也不乏忠臣,将大汉崩坏的罪名全推到他们头上,也确切是有些冤枉了他们,但他们也并不是毫无任务的。”

面对自家老爹的考校,刘禅倒是再次摇了点头。

而对于这统统,士族大夫们又是个甚么态度?除了极少数人能够与之据理力图外,绝大多数的所谓士人倒是要么凭借于外戚为虎作伥,要么保持沉默不作为。

并且与那些耍嘴皮子、笔杆子的士人分歧,寺人权势的崛起,靠的可不是恭维阿谀,而是真正为君主、为国度立下了庞大功绩的。

“在儿臣看来,比起寺人来,那些‘高风亮节’的士族大夫,才是让我大汉崩坏的祸首祸首!”

看到刘禅那一脸戏谑的笑容,一样面带笑容的刘备,倒是并未结束这场考校。

毕竟寺人轨制的出世,可不但仅只是为了包管皇室的血缘。在中原这个讲究‘后继香火’的天下,没有后代,只能凭借于皇权的寺人,倒是皇家的最后一道保障。

不然,他又如何会同意支撑刘禅尽力打压、支解世家大族的政策。

只不过如同被文官个人掌控了言论的大明一样,操控了大汉言论权的‘东汉’士人,也是一样对士族大夫的罪过隐晦不提,只鼓吹寺人的罪过罢了。

在他看来,任何抛开期间背景讲品德的行动,那都是在耍地痞。

末端,说到那些士族大夫之时,刘禅更是不由得一脸的讽刺与不屑。

“你这竖子,跟你老子还卖关子来了?有何体例快快说来!”

“呵呵,寺人虽说不成参与国度政务决策之事,更不成以之掌兵,但毕竟也是天家之奴,代表了天家颜面不是?”

“哈哈,既如此,那阿斗为何还要对这寺人防备得如此之严?”

或许是因为当了天子以后‘脾气’见涨,更或许是因为父子干系的密切,面对刘禅这卖关子的行动,刘备这个当老子的很明显不是个好听众,比起和他共同默契的庞统来倒是差远了。

比如汉初官至大司徒的名儒欧阳歙,因为贪污了上千万被判极刑,不但死前有上千名太门生为其讨情乃至代死,就连被处身后,也被士族大夫们大肆营建言论,逼得光武帝都只能为其赐棺木和丧葬费,还得追赠官职。

“哦?家奴自有家奴的用法,那不知吾儿筹算如何利用这些家奴啊,哈哈哈哈!”

“嘿嘿,那不知父皇对孝武天子始设之绣衣使者是何观点?”

而这些功大于过的寺人们之以是背上了崩坏大汉的罪名,统统的启事不过是胯下少了二两肉罢了。

是以,‘圣母心’众多,直接拔除寺人轨制这类穿越小说里才会呈现的环境,刘禅也就只能说声呵呵了。

但在刘禅看来,如同后代大明的‘阉党’一样,这‘东汉’的寺人们,更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替天子背锅的‘背锅侠’罢了。

“且寺人毕竟不过是皇家之家奴罢了!既是家奴,那便自有家奴的用法,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又岂能以之参与国度大事或是掌控兵权?不然一旦尾大不掉,呈现家奴欺主的环境,那这打趣可就开大了……”

至于桓、灵期间的两次党锢之祸,在刘禅看来,那也不过是凭借于外戚的士族,与寺人所拔擢的豪门士人间的好处争夺罢了。

看到天子老爹那一脸猎奇的神采,刘禅倒是反而风俗性的卖起了关子来。

以是,在士人靠不住的环境下,天子也就只能依托寺人夺权。而这些寺人也不负天子所望,多次以弱胜强,帮忙天子扳倒了权倾天下的外戚,从外在权臣手里夺回了权力,让朝政重回正轨。

“大汉坏在寺人手中?父皇谈笑了,寺人乱政当然有罪,但把大汉崩坏的罪恶完整推到寺人头上,这跟把夏商周的灭亡归咎于妹喜、妲己和褒姒这些女人头上有何辨别?”

而这个好处争夺的本质,实在说到底还是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好处争夺,寺人只不过是皇权的代言人罢了。

听到刘禅那句‘家奴自有家奴的用法’,再看到他那满脸自傲的神采,刘备也是不由来了兴趣。

看着老爹那带着考校的嘲弄浅笑,刘禅倒是不由一脸戏谑的点头笑了起来。

对于这统统,现在已经坐上了帝位的刘备天然不成能不明白。毕竟他但是从一介布衣打拼起来的,对于世家大族与寺人谁才是真正的国度大害,那但是比谁都清楚。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的士族大夫,在品德言论方面,和后代的‘白皮’们一样,都是具有两重标准的。

能够说,寺人权势的崛起,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本身的任务。而如果没有寺人保护皇权,‘东汉’早就重蹈了‘西汉’末年的复辙,被外戚篡夺了。

而天子长大后,不肯放弃手中权力的外戚,为了稳固本身的职位,做的恶事更是不堪列举,就连数位天子也都是死于外戚之手。

固然‘东汉’的寺人确切做了很多贪赃枉法、逼迫百姓的好事,但那些事情莫非士族大夫就没做过?比起寺人来,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士族大夫恐怕做得更甚吧?

只不过,虽说对寺人并没甚么大的恶感,但鉴于原汗青上唐朝寺人擅权,连天子的存亡与废立都被其掌控的经验,这周到的防备那也还是必不成少的。

要晓得,自‘东汉’中前期开端,很多天子都是年幼儿继位,然后就是熟谙的太后临朝、外戚专政。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