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儒道之天下霸主》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44章 将门之后

百子晋的祖父百楚,曾经在剿除西岭兵变的苗人中立下军功,授勋国柱,食邑千户。

因而笑道:“如果子晋兄不介怀的话,何不与我兄妹二人一同前去省会,入府学的学费也由某垫付,今后子晋兄飞黄腾达,再行还我便是。”

北罗人虽属蛮族,实际上早已归化,北罗之地,蛮族与中原子民相互稠浊,一向都是相安无事。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北罗人插手了拜火教,竟在本地官府的眼皮子底下停止串连,一夜之间,这些北罗人纷繁拿起砍刀,四周搏斗中原子民。

种出来的粮食勉勉强强填饱肚子,竟是连田赋也交不起。

一个既非武将,又非儒将的秀才,竟然能够从百夫长一步一步,成为名将,直至授勋,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了然他的与众分歧之处。

起码要廪生才气够免费入州学,百子晋只是一个附生,入府学都是要钱的。连田赋都交不起的他,怕是连前去铜州的盘费都凑不出,如何上得起州学?

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无法之事。

宁江当然晓得他在踌躇甚么。

在另一个天下的汗青上,当文人把握了完整的话语权,这类事情老是没法制止,如狄青,如岳飞,如戚继光,都难以有好了局,而这个具有文气的天下,远比另一个天下更甚。

如果只是如许,都还好些,在看到被搏斗的中原子民的惨况,特别是在看到大量的婴儿被那些拜火教暴民活生生的烧死在火堆中后,百伯粱做了一件远远超出儒家仁恕之道所能够答应的范围的事……杀俘!

而与别的的儒将分歧的是,百楚连举人都不是,只是秀才出世,投笔从戎,从一个百夫长,步步建功,授勋国柱,在大周王朝的将领中,也算是个另类。

这件事,直接引发满朝震惊,仁恕之道安在?爱民之心安在?私行调兵本来就是大忌,放纵官兵、百姓大肆搏斗更是罪无可恕。一时候,不知多少文官拿着圣贤书,纷繁上奏,统领北罗的处所官员,也趁机将统统任务都推在百伯粱身上。

实际上,在大周王朝中,几近统统能够册封又或授勋的,都是儒将,武将能够说是少之又少。而百子晋的祖父百楚,却并非那种在疆场上直接冲锋陷阵的武将,他的武力不过是平平罢了,至于文气,秀才的文气在疆场上几近无用。

因为是夏天,天气暗得比较慢,固然如此,金乌的余晖也已经在渐渐淡去,郊野间呈现蛙声,玉轮已是升起,不过在落日未尽的天空中显得惨白而不显眼。

宁江说道:“子晋兄既然已颠末端府试,为何不去尝尝本年的秋闱?”

在百子晋的解释下,宁江才终究晓得。

只如果曾经插手暴动的蛮人,不管他们有没有放动手中的刀,不管他们有没有投降,全都推入河中射杀。在百伯粱的放纵下,劫后余生的中原子民与兵士一同拿起了刀枪,将北罗蛮族杀得血流成河。

百子晋低下头来,沉默不语。

固然授勋国柱,但因为不过是个秀才,在这个以科举论职位的期间,天然并不如何被看重。固然如此,但好歹也是个走过考场,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比起那些在火线出世入死、伤痕累累,返来后统统的功绩都被儒将夺去的浅显武将,却又要好上不知多少。

当然,这里需求申明一点的是,大周王朝,以文统武,自从削藩以后,为制止再呈现将领拥兵自重的环境,统统的勋与爵都是名誉性子的,食邑也全都是空名,哪怕是封至贵爵,也不具有本色上的国土,食邑也只是折算成银两,跟着月俸发下。

百楚死时年仅四十三岁,在他身后,他的独子百伯粱从云骑尉做起,固然不走考场,但靠着在北部对抗经常掠边的蛮族,竟也一步步封至上轻车都尉,可说是虎父无犬子。

百子晋无法的道:“小弟家道中落,别说请不起好教员,就连书籍都买不起几本,这一次能够考中附生,已经是靠着运气,本来是想着,先入县学,比及了春季,再看一看……”

本地官员有力弹压,尽皆逃回中原,北罗之地的中原子民竟被杀了大半。而这个时候,晓得北罗暴动的百伯粱,在没另有获得朝廷调令的环境下,直接率兵进入北罗,强行弹压本地暴民。

百伯梁被罢官夺勋,下入狱中,百口财产被抄。终究,他于三司会审时,在无数官员的唾骂中吐血而死,他的老婆在丈夫身后殉节他杀,只留下了一个还未成年的孤儿,以及头发苍苍的老母。

但是就在几年前,东北方北罗之地,蛮族暴动。

更何况,树倒猢狲散,之前他们家所交友的那些人,都一个个的唯恐避之而不及,又有哪个情愿帮他们一把?固然百家在成远县还留有几亩地,但冯氏已经年老,百子晋幼时也是锦衣玉食,那里种得来地?

没有想到百子晋的出身竟然是这个模样,宁江也不免有些唏嘘。

幸亏百子晋总算争气一些,本年的童试连着考上了童生、秀才,固然是附生之末,但从本年起,便能够减免田赋。只是,如果不是宁江恰好赶到,客岁田赋未能交上的他怕是已经被逼得卖地,即使免了田赋,又能有甚么用处?

宁江点头道:“县学里的讲师,大略也都是些过不了府试的秀才,乃至是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教的根基上都是蒙学的孩子,子晋兄既然有志科举,何不与我一同前去省会,退学唐虞书院?”

在百伯粱“惭愧而死”后,心对劲足的儒官们,终究放过了他的孤儿寡母,答应百伯粱的母亲冯氏带着孙儿,扶棺回籍,回到他们籍贯地点之处。但是,百家按着籍贯固然是铜州顾楚郡成远县人士,但之前并不是甚么大户,百楚与百伯粱父子平生兵马,几近未曾回过故里,而大周王朝一贯异地为官、异地为将的规定,也让祖孙二人,在这所谓的“故里”,几近没有甚么熟谙的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