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古早味
舌尖让故事和传说走开,滋味令双唇和双眼一起发亮,左一筷翔安,右一勺同安,没有半点河鲜,没有一道海鲜,清一色的乡土好菜,就把全桌男女吃得乐不思蜀,最是那一碗“番薯粉粿”,朱熹、苏颂曾食否,陈化成、辜鸿铭曾食否?陈嘉庚一吃一大碗,还对着大帽山打一个饱嗝!
在福佳斯乡土菜的前面,揭示的不但是舌尖上的滋味,还包含山川生态,另有官方聪明火花的闪动,另有绿色摄生以及长命百岁的人类胡想与追随。
这回特地到“福佳斯”咀嚼隧道的同安古早甘旨,但脚步不是那么轻巧,或许会会博友才是更大的原动力,冒着盛暑不远万米特地来到“福佳斯”大酒楼,就是为了土土的同安菜?
“封鸭”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翔安炒水粿”、“大帽山鹿肉”、“新圩鹅肉”、“蛋青肉茸”、“褒美进士芋”、“同安美人薄饼”、“新店番薯粉粿”、“清炖老虎头”,乡土的祥云接二连三,每一道菜都飘忽着传说的斑斓,每一碗好菜都有文明汤汁的滋养,但好吃才是硬事理,爽爽口感才是传承最铁的云梯!
“福佳斯”乡土宴最后一道甜点也不甘平淡,是一小碗番薯甜浆,一颗红枣在浓醇的浆汁里若沉若浮,现在我们都仿佛那颗红枣,美美地沉浸在乡土同安千年的汁液里……
“福佳斯”自称此菜是他们开辟的好菜,我有点思疑,既然一千年前同安先民就已经采取古法烹调出味美的封肉,他们如何就不晓得用一样的出色对于鸭肉、鸡肉乃至兔肉、羊肉呢?光阴悠悠,春秋变更,很能够这道“封鸭”不过是失传罢了,老祖宗用一块封肉表示先人,先用配料四周渗入,里应外合提味增香,再则中火隔水干蒸百分百留住肉类原汁原味,“封鸭”软烂的归纳可谓尽善尽美!
内心打鼓,第一道菜范围很大,是盛在一个扁平的瓦钵上桌的,菜名叫“封鸭”,顾名思义,就是用同安封肉的烹调技能,在鸭子身上如法炮制,我的鼻子甚灵,一下就嗅出了“封鸭”的奇香,那是一种皆于台湾姜母鸭和灌口卤鸭之间的透透香,无法博友有约在前,镜头先,筷子后,我按捺好久,才蓦地出筷,说是迟那是快,一筷戳中那韧皮软肉吃紧分离,并敏捷将其连皮带肉送入口中,滋味绝好,不但有姜母鸭的软烂,另有卤鸭的咸香,更有烤鸭或叫化子鸡闷烧的滋味,一时候我吃得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