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闽南童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103、梅记茶

“正枞铁观音母树”园地边上,有一管山泉在林草的掩映下潺潺流淌,高山茶园,有山泉为邻,何其有缘。这管山泉水质清甘,我立马倒掉矿泉水瓶里的残水,接了满满一瓶新清,实在这里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接饮这里的山泉,却还是初次,当初如何就没有发明呢?!想起近年时髦的语词“接地气”,多少有些真假难测,抑或自发得是,而“接饮山泉”则“清流入喉”,确实无疑,对于小我,那是如何洗心涤肺的甘爽,对于青山,那是大天然千百年来日夜不息的滋养。

阳春三月,老夫随一班骚人文人访问茶乡安溪,到了茶乡中的茶乡――西坪镇,驱车上山,拜见了“正枞铁观音母树”,一如到武夷山参拜大红袍母树普通的慎重其事又疑问重重。关于铁观音的发源,在安溪有“魏说”和“王说”,实在不管是“王说”的“乾隆御赐”,还是“魏说”的“观音托梦”,都是“铁观音”这款名茶夸姣的官方传说,一如天上镶着红边的祥云。

在历尽沧桑方刚正正的“泰山楼”里,我们品饮着南岩正味铁观音,通体有一脉传统韵香正气凛然,老夫在茶汤的回甘里浮想连翩,把楼主王三言及厥后嗣、持之以恒140年的古法烘焙、老字号“厦门梅记茶行”,停止汗青的勾连,茶烟氤氲,三线拧一脉,不由令人寂然起敬,“向来就没有甚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天子”,筚路蓝缕,让沉甸甸的“铁观音”穿云破雾香飘山海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安溪茶农和茶商的脚结壮地,是他们涌泉一样流淌不息的劳作汗水,是安溪大青山的母体乳汁普通源源不竭的滋养和奉献……

南岩铁观音,请接管我的顶礼膜拜。

随后我们下到西坪南岩峰下的南岩村,观光了一座叫“泰山楼”的汗青修建,这幢茶村奇楼,堂堂正正,气势严肃,传“泰山楼”楼主王三言,生于1836年,其父王源臣是当时乌龙茶制作的里手熟行,三言从小随父种茶做茶,而后师承家传而兢兢业业。王三言把本身出产的乌龙茶挑运到漳州、潮州发卖,而后转向厦门,于1875年在鹭江之滨开设“梅记茶行”,批零兼营,发卖停业逐步扩大。到了清末民初,“梅记茶行”运营范围为安溪茶人圈首屈一指……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