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与马来人经济支配地位的形成

鉴于以马来报酬主的马来西亚土著在当时的环境下参与国度当代经济过程,一贫乏资金堆集,二贫乏办理人才,当局遂动用国度财务和当部分分的力量来停止强迫性的干预,详细做法为建立国度企业,培养马来资产阶层,并为此建立了三类机构,一是供应根本办事的当部分分所属的企业;一是土著信任董事会( manah Rakyat/il of Trust for IndigenousPeople)、国度有限公司(又称“国企”,Perbadanan Nasional Berhad/PERNAS-the National Corporation Ltd)和国度石油公司(PetroliamNasional Bhd/PETRONAS-the National Petroleum Ltd)等类公司;一是各州经济开辟公司。此中,国度有限公司对鼓励马来人参与工贸易活动所起到的感化最为首要,也最有效力。这些大型机构除帮忙马来企业进入本国人和本地华人节制的工商范畴外,本身也停止风险投资,其目标是将节制权终究转移给马来人。这些新的国度机构还通过百姓单位信任公司( Amanah Saham Nasional/the National Unit Trust,由百姓投资公司/Pern NasionalBerhad/PNB-the National Equity Corporation于1981年1月建立)代马来人采办股票,以实现新经济政策规定的马来人具有公司股权30%的目标,在其鞭策下,到1990年,马来人的这一具有权已由1970年的2.4%晋升到20.3%。

与消弭贫苦比拟,对马来人影响更大的,还是马来西亚在新经济政策期间所实施的社会重组。这项任务在一开端就有非常明白的数字化目标,这就是到1990年,马来人具有的公司股权将从2.4%进步到30%,华人从27.2%进步到40%,本国人则降落至30%。(下表列出了1970年半岛马来西亚种族,部分公司股权具有环境,可做参考)就在制定这一生长目标的过程中,当局还明白指出,上述目标将通过持续的经济增加,而不是对现有资本停止重新分派来实现,以为只要如许才“不会有任何族群接受丧失,或者感到在(实施)过程中被剥夺”。

与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干的一些当局尽力,独立以来一向在停止着,新的经济政策与以往比拟,其分歧之处就是在信任制生长战略下,当局通过实施国度本钱主义,对经济社会生长过程施加全面的强迫性干预。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新经济政策本色上是一项以信任制为根本的奇特生长战略,这项战略有两个根基特性,这就是:第一,对财务开支、资本分派和投资重点的挑选是遵循信任办理人所定的前提和体例,在没有合作的环境下做出。第二,经济资本的节制权和具有权被分开,节制权把握在信任办理人手中。信任办理人则由两个阶层构成,第一阶层即上层是一小撮制定政策目标的政治决策者,第二阶层是他们上面的一大群大众办事官员和事情职员,他们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卖力实施、推行和监督各项信任轨制下所制定的打算和工程。

在实现社会重构过程中,一项新法律的影响是不成低估的,这就是1975年当局公布的《产业调和法律>( the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Act of 1975),法律加强当局对制造范畴的节制,要求该范畴内股东基金达RMlO万以上,雇用25名工人以上的非马来企业,须让渡起码30%的股权给马来股东;马来人在企业工人中所占比例也要合适马来人丁的比例,即起码50%。该法律因为遭到华人和本国企业的反对,1977年做了点窜,“在新的前提下,股东基金达RM25万,雇用工人达25名以上企业,必须获得制造业执照,牢固投资额在RM50万以上的企业,必须遵循土著30%股权停止资产重构。”“华人企业界遍及以为,该法律是新经济政策各项办法中最残暴的。”20世纪80年代初Dr Mahathir Mohmad出任辅弼后,另一项对实现社会重组目标起直接影响感化的政策亦在酝酿当中,这就是私有化政策(私有化的目标主如果马来人)。1981年,当局为履行新经济政策的支出,占当年GDP的19.7%,已成为庞大的承担。这是促使私有化政策出台的首要启事之一。而20世纪80年代慢慢开端的私有化在使国度节制的财产转移给马来人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首要的感化。

新经济政策的两大生长目标:一是消弭贫苦,这是一项被宣布为不分种族的经济社会生长行动。因为马来西亚的贫苦题目,在很大程度上被以为是马来人题目,以是,消弭贫苦也就以消弭马来人的贫苦为主。二是社会重组,即让马来人走出农业、乡村,全面参与国度的经济社会生长过程,以窜改殖民地期间种族与经济职能相干联的局面和马来人传统的农夫形象。新经济政策的本色是生长马来人的经济,晋升马来人的经济职位,令他们在国度经济糊口中获得安排职位,以与其已有的政治安排职位相匹,并为这一政治安排职位奠定更加坚固的根本。总之,逐步实现和稳固马来人在国度中的全面安排职位,这是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史的一个本色性、根赋性的线索。以是,马来西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正如许多阐发人士指出的那样,表现了土著(马来人)至上主义的精力。“新经济政策也被当作是刚获独立的第三天下国度要将本钱和失业机遇本地化,同时要节制和占有天然资本和本钱的民族主义经济。只是,在马来西亚,所谓的民族主义经济纯属马来人的,它与其他民族毫无干系。”当然,这并不否定汗青上生长马来人经济的客观合法性与公道性,而仅是就马来人政治魁首的某种主观企图以及他们在族群公允题目上疏忽非马来族群的一样合法公道的要求而言的。

仅就半岛马来西亚住民的糊口状况而言,到1970年另有49.3%的家庭支出处于贫苦线(按每人每月为M$33计)以下,此中,约75%为马来人。当年马来人的大多数人丁还漫衍在乡村,都会人丁约占28%。当场区而言,以马来报酬主的北部各州如吉兰丹、丁加奴、玻璃市和吉达,即便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也未能及时窜改其掉队状况,当然这与当局的经济开辟项目漫衍不均衡有很大干系。以是,当局的消弭贫苦的任务主如果针对马来人乡村和农业地区而停止的,并且也以实施农业开辟项目为主,详细包含让马来农夫获得地盘、无形资产,为他们供应培训和大众设施。早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产生之前,在帮手马来人生长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已建立了多少当部分分,并实施了很多有力的办法。20世纪70年代,这些部分和办法仍在持续阐扬感化,但结果还是表现得较为迟缓。以是,1981年Dr Mahathir Mohmad任辅弼后,便进一步加大了消弭贫苦的力度。1984年,当局制定了国度农业政策(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目标是通过进步地盘操纵效力,为农夫供应支撑办事,来复兴农业。到1988年底,在联邦地盘开辟局(FELDA)等部分的尽力下,通过地盘开辟,共在2072290公顷地盘上安设了224700农业人丁。仅从1986年到1990年间,在落实国度农业政策中,就有共782197公顷地盘新投入出产,另有116000公顷地盘获得重新修整,另有802000公顷地盘获得新的开垦。别的,借助农业开辟项目(the InSit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IADP),又有342000公顷地盘被开辟利用,该项目还特别为小型橡胶园主和稻农供应了技术、根本设施以及配套办事等,以此来进步其出产率和增加支出。成果在半岛马来西亚,农业贫苦家庭从1970年的58.70%降落到了1989年的19.3%。此期间,乡村青年进城务工和妇女插手事情,都抵消弭农夫贫苦题目起了无益的感化。不过,新经济政策期间,在消弭贫苦方面固然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地区和部分不平衡题目,如前述以吉兰丹为主的北部诸省以及padi农夫与小型橡胶、椰子莳植者的贫苦题目都未能获得很好的处理。不过,这一期间非马来族群的贫苦题目,如新村的华人、园丘的印度工人以及原始马来人(Orang Asli)的糊口困难状况,也获得当局的承认和正视,并在教诲、卫生、文娱设施等方面有所改良。不过,东马两州浩繁土著族群的贫苦题目仍较严峻。以是,处理贫苦,在马来西亚的后新经济政策期间,仍然是其所面对的一项耐久的任务。

马来西亚在新经济政策期间所产生的社会重组,与消弭贫苦的任务首要范围于第一财产即传统的农业范畴分歧,根基上是在第2、第三财产即当代经济范畴中停止的。这期间,从马来西亚团体经济的生长过程看,亦正在经历着由农业到制造业的严峻窜改,如到1990年,农业对GDP的进献已由1970年的31%降落到19%,制造业则呼应地从13%上升到44%。1980年,时任工商部长的Dr Mahathir Mohmad建立了马来西亚重产业公司(theHeavy Inductry Corporation of ysia,后改名重产业公司控股/HICOM Holdings),该公司的最首要的成绩是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创办了国度汽车企业(Perusahaan Otosional/theNationalAutomobileIndustry),出产了自有品牌Proton轿车。在很大程度上,马来西亚的社会重组,恰是倚重了制造业的生长,即得利于国度的产业化过程。

为实现新经济政策的社会重组目标,当局还加大了落实宪法所规定的马来人享有的各项特权的力度,特别在高档教诲和工贸易执照方面予马来人以特别报酬。“实现目标的关头要素是针对马来人停止教诲重组。”到新经济政策期间结束时,马来西亚已有7所大学和3所学院,因为实施定额(固打)制,新的高档教诲机遇更多地为马来人所享有,是以,各种马来人的技术和办理人才在新经济政策期间有了极大的生长。1970年,在专业范畴,独一40名管帐职员、79名大夫和33名工程师为马来人。到1997年,这些职业中的马来人已别离激增为1766名、4 508名和11 481名。当局为支撑马来门生获得高档教诲,还向他们供应了大量的奖学金。按照1983年的一项调查,每3名马来亚大门生中,有2名持有当局奖学金;而每5项奖学金,有4项是颁给马来人的。华裔门生仅获奖学金名额的14.4%,印裔门生为4.35%,东马的门生2.9%。另有一项当局办法对鞭策马来人教诲起到了很大的感化,这就是:到1982年,统统百姓小学和中学都已将马来语作为首要讲授媒介语,并从1983年开端,高档院校中也逐步以马来语代替英语为首要讲授媒介语。在工商执照方面对马来人的偏向亦一样较着,如1983年,73.5%的砍木执照和63.9%的门路运输执照颁布给了马来人,而这些部分本来是华人占安排职位的。

总之,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经济活动,本色上乃是一个与其族群政治相合适、相分歧的种族经济,它以族群政治为前提,反过来,又构成族群政治的根本,且二者有共同的目标,即共同修建马来族群的全面安排职位。

马来亚独立,马来西亚建立后,在经济方面,根基上持续了殖民地期间的旧的生长线路,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未获得有效窜改。值得重视的是,马来人政治魁首在阐发1969年“五一三”事件之以是产生的启事时以为,其底子启事乃是马来人耐久处于经济社会生长的掉队状况,换言之,就是马来人处于经济上的“被安排”职位使然的。以是,若要包管近似“五一三”事件的事件不再产生,就必须通过国度的强迫干预来完整窜改这一局面,因而始有“新经济政策”的公布和实施。在马来西亚的汗青上,而后的20年,即从1971年至1990年的20年间,就被称做“新经济政策期间”。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