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以谢弘、谢琰之速,天都至鲁国,快马加鞭得5、六日;至晋国,得6、七日。灾情不等人,须尽快前去。
——
常飞在一旁道:“四殿下将水袋都给了他们,稍后渴了该如何是好?”
哀鸿似未闻声普通,亦似不知谢琰身份,仍然来抢水袋。常飞拿起腰间的大刀便要赶哀鸿。谢琰抬手禁止,主动将身上的水袋取下给哀鸿。得了水袋的哀鸿感激涕零,口中连宣称道:“谢四殿下!谢四殿下!”
(本章未完,明天补完。)
“好。”谢琰终究开口。
“燕国?”常飞不明为何要去燕国。
“想必是去借水。”那名臣子又道。
一名鲁臣望了几眼谢琰一行人拜别的方向,对鲁霸道:“四殿下应是往燕国去了。”
他们达到鲁国之前,备了很多水袋。但,即便再多,亦解不了一个鲁国的焊情。天都太史令亦观察过气候,鲁国还得再过半个多月才能够会有雨。他们所备水袋,只解得了极少人一日之渴。
但是,不等常飞想明白,谢琰已命令转去燕国了,并道:“燕国有江,虽与鲁国之间隔有一个韩国,但是,仍能够借水。我们快行,须在三日内赶至燕国。”
五今后,谢琰一行人至鲁国境。鲁地枯燥,地盘裂缝有两指宽,多有渴死之人。愈往鲁国境内走,此种状况愈发严峻、惨烈。路上到处有尸身,行乞之人无数。
“未可知。不管如何,这是功德。只盼四殿下果然能借到水。”
数年前,谢弘曾与姜宸、卫彧等人骑马,他若不让,无人能比得过他。现在,他虽比谢琰稍快,两人若都尽力以赴,怕是不相高低的。但见谢琰不置一词,谢弘亦未几提此事,只道:“鲁国焊情严峻,晋国水患为患,须得速速前去,我们就此别过。”
谢琰一起都在思考处理之道,让邻国互助是当务之急。但是,天子亦在谢琰分开天都以后,旋即公布了邻国须互助的天子令,不过,尽力互助的邻国甚少,都找借口,不肯管他国之祸。有鲁国流民分开鲁国去邻国的,邻国亦有不收留的。而鲁国之民亦只极少人分开鲁国,更多的百姓不肯分开鲁国,宁死亦要留在故乡。
常飞皱眉,“四殿下,我们才将进入鲁国便是此等景象,只怕愈往鲁都更甚。我们又岂有水袋再分发下去?”
“三日内?我们已经一起快马加鞭了,现在又得一起快马加鞭去燕国,恐怕无人走得动了吧?”随行步队中有人道。
无人情愿留在连水都喝不了一口的鲁国,纷繁称“是”领命。方才抢水的哀鸿纷繁让开一条道。因而,谢琰领首,快马从人们让出的那条道经鲁都、韩国,至燕国。鲁国国君领臣子在鲁都城外欲拜见谢琰,却只见谢琰领着四十几人,列队仓促而过,马蹄声垂垂远去,直至消逝。
半晌后,两人的随行职员亦都追逐了上来。谢弘往左,谢琰往右,两队人马便在此时现在分道扬镳。
是时,骄阳炎炎,似要将干裂的地盘照得烧起来。大家都已汗流浃背。谢琰却命随行官兵都解下一些水袋给哀鸿。哀鸿有了水喝,不再疯抢,都跪地叩拜。
“看这景象,除了让鲁国人离乡背井逃命,那里另有甚么上策?”常飞慨叹。
与此同时,谢弘亦到了晋国。是时,晋国多地下着大雨,大水淹没了百姓故里。
谢琰沉吟道:“我们转而去燕国。”
谢琰骑在顿时,神情严厉。而行乞之人见有人前来,纷繁围拢过来,向谢琰一行人讨要水喝。有胆小者,见马背上有水袋,竟不问而抢,行动快的,抢得水袋从速翻开,朝嘴里猛灌。旁人见状,亦前来抢。一时混乱不堪。
鲁王蹙眉:“四殿下不是来挽救鲁国的么,话也没一句便分开了?”
谢琰身侧的常飞大喝:“四殿下在此,尔等怎敢无礼?”
“借水?前几日,孤已派人去燕国借水,成果无功而返。四殿下去便能借到么?”
鲁王不悦,“四殿下不留在我们鲁国,何故去燕国?”
“但愿如此。”
谢琰眼神一扫,那人当即闭嘴。谢琰道:“不去燕国者,可留在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