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九州志之诸子百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第444章 论道(四)

这与那兵家所论很有些近似。不过,兵家依托察看来测度对方企图,名家却要给德、怨定名,为德、怨立标准。如此,有了标准可依,报德抱怨的题目也就简朴易解了。

再听了法家之道,肖逸心中赞叹,不由堕入深思。

韩离哀叹地摇了点头,颇感懊丧。

肖逸曾与法家韩离秉烛夜谈,对法家之道算得上精通,不必去听,也晓得韩离将如何论道。? ?

最后,惠通道:“世俗当中,君子用邪法,邪法即为正;邪人用正法,正法即为邪。同理,有德者施怨,怨即为德;无德者施德,德亦为怨。是以,人间必须起首为德怨正名,正名以后,方可议论如何相报。”

公然,只听那韩离口若悬河,不断指责墨儒弊端。墨家“以怨抱怨”,刚才儒家已指出了其不当之处。按说,儒家“以直抱怨”亦倡导以法规抱怨,与法家依法定夺近似。但是韩离仍不认同,以为对于施怨之人该当予以重刑。

长清道者道:“万年前,法家掌权,超出于百家之上。但前期,因为过于崇尚酷刑峻罚,垂垂引发世人不满。百产业中,反对者天然不在少数,此中的佼佼者便是儒墨二家。儒家以文章抨击法家之过,墨家则直接以武力粉碎法制,是以,法家对儒墨二家极其悔恨。直到本日,人间还流出这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恰是出自那法家先祖之口。?? ”

肖逸闻之,微微点了点头,心道:“此言和《品德经》中所言,‘和大怨,必不足怨’,有些附近。”

韩离以后,稀有家上前论道,讲授报德抱怨之法,不过,他们所讲之法皆脱不出阴阳、儒、墨、法四家之道,大同小异,并无值得沉思之处。

墨者亦称为墨侠,那‘侠’字指的便是墨家。

青兖之地乃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以是在儒、名二家之间,夹着很多名不经传的流派。

名家竟在德、怨分别上提出贰言,以为德、怨当有一个标准。若不然,如何相报?如何奖罚?或许,对方本来是在施德,却被人曲解,当怨回报。

肖逸受教,道:“师父说的极是,倒是弟子目光局促了。”

长清道者却道:“百家论道,向来便是针锋相对,直指对方死穴停止抨击。若不然,又怎能促进各家不竭进步,构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但是,听了数家,却呈现了数种体例,并且每一种体例都很有事理,令人辩驳不得。

却听长靖真人道:“阴阳家倒也罢了,墨、儒、法三家接踵论道,很有些寻事之嫌。前人设定这等挨次,也不知是否成心而为。”

故而,当其讲罢退场时,多数百姓还在苦思冥想,掌声稀稀拉拉,谈不上热烈。

并且,法家对于“以德报德”也有不满,说道:“德有轻重厚薄之分,人施我以德,我还之以德,看似公允,实在二德毫不对等,并不公允。人间并无完整对等之德,恰好能够相报。? ? 人施以厚,我还之以薄。我曰,德以报矣。但人却不觉得然,以为德不足之,尚未报完。如此,德便能够转化为怨。若人施以薄,我还之以厚。我却感到不公,其理如一。是以,报德亦应依法。并依法重赏,倡导世人施德。长此以往,大家施德,天下方可承平。”

长靖真人摆手道:“如果那般,论道时必定出色,但能够加深三家之间冲突,委实不成取。”

此中,兵家论道,说了一句话,却听肖逸暗自一惊,深觉得然,留上了心。

只听那惠通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论报德抱怨之前,应弄清楚何为德,何为怨?”

名家所言:驰名,则治;知名,则乱。其所说也确切有理。

在平常人看来,不管何事,必定只要一种精确的处理之道。如报德抱怨之事,也定然只会有一种回报体例是精确的。

但是待他看到名家论道者是那惠通时,不由眉头一蹙,讨厌之情顿生,心道:“操行不端之人,又能说出甚么大道来?”

长清道者笑道:“如果将儒家改在墨家前面,就更加风趣了。”

肖逸听得更加不解,问道:“儒墨二家之事,弟子已略知一二,但是法家与儒墨之间又有何干系?”

德怨既不建立,那么诸家所论之道也就没了意义。

此时,肖逸脑海中已错综庞大起来,一时难以理清楚,只是不住感慨中汉文明之广博。同时,也非常等候上面诸家论道,心道:“也不知其他诸家还能提出甚么样的奇特观点来?”

“以法诛罪,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民受赏而无德也。”

韩离讲得非常出色,但是百姓对法家之道毕竟有些陌生,一时难以尽解。特别对于重赏之说,更是难以认同,皆想道:“依托重赏来倡导世人施德,那样的‘德’还能称其为‘德’吗?完整依法而行,人道又安在?”

法家以为,人道本恶,若不予以重刑,便起不到威慑感化,人间也就永久没法断绝仇怨之事。唯有以重刑威慑,方能以绝后患。

世人听罢,无不点头道:“不错,德怨不分,不管以善抱怨、以德抱怨、以直抱怨,还是以怨抱怨,以法抱怨,都是空中楼阁,做不得准。”(未完待续。)

当他回过甚来,忽见长靖真人等人脸上暴露耐人寻味的笑意,心中微奇,扣问其故。

“到底哪一种才是最好之法呢?”肖逸眉头深蹙,想之不通。

兵家那人说道:“兵家讲究知己知彼。在报德抱怨之前,应先考虑清楚,对方所作所为,到底是德还是怨?或许,你心中的德怨,只是对方的偶然之举,底子未加在乎。如此,谈何报德抱怨?”

佛家修心,挑选逆来顺受,以善心感化对方;阴阳家抱怨以德,以大德遏仇怨;墨家以怨抱怨,称心恩仇,非论结果;儒家以直抱怨,公允对待,不偏不倚;法家以法定夺,重刑震慑,以绝后患,等等,单这五家之论就令人头晕不已,更遑论那些茶家等小家之道了。

肖逸听罢,惊诧道:“三家之道,多有相悖,让其紧挨着论道,岂不明摆着挑事吗?”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