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开源设想
“开源?”张氏放动手中的账簿,当真地看向孙女,“此话怎讲?家里并不缺银子呀?我们又没甚么大的花消。”
卢妈道:“生丝、茶叶与瓷器是最多的,只是这三样我们家都没有。生丝得要开丝场,奉贤还没传闻有谁家种桑养蚕的,也没有茶山,至于瓷器,我们也没有作坊。若要做这三样买卖,本钱不能少,还得上外埠去收货。”
卢妈对于丈夫的痴心妄图又活力又好笑,也懒得理睬了。她另寻了个婆子每日畴昔照顾一下行动不便的丈夫和养伤在床的大儿子,把小儿子和女儿都赶回内院当差,本身则每日做些帮手新管家的事情,比畴前轻闲些,权益也少了很多。不过张氏对她的信赖不便,有甚么要紧大事,老是要将她叫去的。
张氏见她也同意,暴露了笑容:“既如此,你感觉添置些甚么样的财产好呢?我倒是更喜好田产,可又感觉家里的田产本就很多,再添也是要看天用饭的,如果在外埠添了,也许能逃过天灾,但离得远,管起来也不便利。”
至因而甚么样的财产,赵琇一时还说不好。奉贤这处所,固然归属上海府,但离松江更近些,并不是繁华发财的地带,地步质量也只能说是中上,没有甚么说明的副业,硬要说一样,那就是煮盐业和捕鱼业了,因为这里靠海。盐天然是官营的,那靠海用饭行不可呢?
张氏叹道:“不怕你笑话,祖母还真没想到这些。家里的钱尽够使了,即便地步失收,另有御赐田庄上送来的东西呢。不过皇上现在对我们家大不如前,谁也不晓得那些赐银甚么时候就不再送来的,确切需求未雨绸缪。”
固然二房另有很多积储,但颠末本年的涝灾后,赵琇深深感觉靠天用饭的风险真的很大,万一接下来几年再来几次天灾。地步里又是颗粒无收,那百口人岂不是只能吃成本了?一年两年还好,家里的银子撑得住,三五年呢?十年八年呢?记得刚回奉贤的第二年,棉粮欠收,外头闹起饥荒,百姓都卖儿卖女了,到了年底又闹起了干旱。很长时候都无雨。另有客岁,奉贤气温大降,据白叟们说,是平生所经历最冷的一年,每一条河连河底都冻住了。本年上海有雨灾,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多地大旱,来岁谁知会轮到那里?
卢妈就是卢妈。她最体味张氏的脾气爱好了。张氏固然情愿给自家添些新进项,但从没想过要做甚么买卖,卢妈所言正中她下怀:“好,既如此,就种桃子吧。三十亩太少了,再寻别的地儿。也种上百十亩。最好是在松江寻几个懂行的人来侍弄,千万别把桃子给种坏了才好。”
二房不管有没有拿回小长房分出去的财产,手头上有的也就是几千亩地,种棉花和种粮食的都有,别的另有一些店铺能够放出去收租子,再有,也就是被天子收回官中,但每年都会将入息送过来的那些田庄了。每年都有上万两银子的支出,家里人丁少,平常支出并未几,但祖母张氏爱做善事,爱礼佛,每逢年节恩赐梵刹庵堂、帮助贫困族人街坊的钱加起来,也有几千两了。本年奉贤遭了灾,族人接受了不小的丧失,赵琇管家时,就舍出去很多银子,张氏返来后又舍了一笔。本来本年地步里的支出就少了一大半,还花了这么多出去,细细一算,本年账上也就是持平之余略藐小赚了一点罢了。
张氏就问:“这类桃明显是你的主张,你还感觉不当?那依你说,要添置甚么财产才好?”
赵琇添上一句:“不但是能住人的屋子,另有效来存储货色的仓房,也是能够租的。”
卢妈说:“捕鱼么?女人是想雇些渔民,到海上捕了鱼,运到城里卖?”她非常惊奇,诚恳说,奉贤有点面子的人家,都不会挑选这一行,县里也有开鱼行发财的人家,可过了几十年还要叫人笑话是捕鱼的,未免太丢面子。
赵琇笑道:“不是祖母忽视,是畴前底子就没想到哥哥还要靠考科举才气仕进,想仕进还要费钱办理。现在情势不一样了嘛。孙女因为管了几个月的家,常日里看账算账,才会起了如许的动机。实在祖母迟早会想到的,现在不过是孙女占了个先。”
赵琇劝说祖母:“京中和山东都闹水灾,本年奉贤又有涝情,来岁还不知会如何。若只靠地里的出产,就怕会坐吃山空。祖母就当是添几处财产,今后多一点支出。家里也能安稳些。哥哥来岁要科考。将来考中了,正式步入宦途,不管是回京还是外放,总要花银子办理的。您不是常说,我们家虽有祖父生前余荫,但人走茶凉。很多人都垂垂不买账了吗?靠着祖父的面子,没法为哥哥铺好路,那我们就很多备些银子,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啊。之前总说有机遇袭爵,用不着操心这些。现在祖母和哥哥都把爵位抛开了,有些事就免不了要多想一想了。”
卢妈来了今后,听完赵琇的话,对此也很同意:“且不管将来会不会有天灾,家里多几处进账,手头宽松些,想要做甚么事,添置甚么东西,都不必考虑太多。老太太和女人想要再布施几家属人,也不必次次都要问过账房,才气发话了。”
提及赵启轩,赵琇又有了个新设法:“那边外洋来的客商多,都买些甚么东西归去呢?生丝?茶叶?瓷器?棉布?还是粮食甚么的?”
赵琇苦笑,祖母感觉没甚么大的花消,大抵是相对于畴前建南侯府的规格来讲的,可她没有经历过侯府繁华风景的日子,对自家这类家世平常支出的普通程度并没有一个直观的熟谙。她只是纯真感觉,家中每个月要花的钱很多,可进账却只要那几个来源,如果不想想其他的开源渠道,难保不会有哪一天就坐吃山空了。
赵琇反对再添置田产:“家里的田就很多了,我们家是靠着祖母的诰命,另有祖父的余荫,才气免除赋税,可占的地步多了,官府能收的赋税就少了,如许好象有些对不起朝廷呢。”大地主兼并地步太多,轻易激发社会不稳,这好象是汗青书上说的,赵琇感觉自家还是不要尝试的好。再说,祖母年纪不小了,哥哥还不知几时才气考中进士,如果在他考中之前,就没有了祖母庇护,每年要交的赋税但是一大笔钱。
张氏浅笑着感喟:“你还真有精力,也罢,你自写去,我打发人去请启轩过来。他家里就是做买卖的,见地比你多,人头也熟。你写这些东西,如有那里不懂,尽管问他。说不得将来真要做些甚么,还得托他帮手打理呢。”张氏还是感觉,自家最好别沾了个商字,但如果拜托族人打理,就没这个顾虑了。
赵琇想了想:“我不是感觉种桃不当,而是感觉不能只希冀桃子。种棉花种粮食要看天用饭,种桃子也一样,比如本年松江黄泥墙那儿,就因为多雨,桃子产量比往幼年了,吃着也没往年的苦涩。我感觉我们能够再添些别的财产,更稳妥一些的,就算是赶上不好的年景,也能给家里带来支出。”
张氏仿佛也想到了这一点,她点头道:“说得也是。赵家现在说是郡公家世,实在已经大不如前,手里田产太多,轻易引得别人眼红,没得给自家招祸。”
既要商讨闲事,张氏就把卢妈给召来了。至于赵玮?他还在书院上课呢,他只要用心致志备考就好了,家里这点俗务,用不着他操心。
张氏听得寂然。想了想,叹了口气,垂怜地摸着赵琇的小脸说:“难为你了,小小年纪就想得如许殷勤,原是祖母忽视了。”
赵琇来了精力,拿出纸笔来:“我把统统项目都写下来,每一种需求筹办些甚么,本钱是多少钱,外头市道上同类产品的利润多少,要做这一行又有些甚么上风和优势,全都写下来,对比一番,然后再做决定吧!”
张氏赞成地笑着点点头:“这个不错,明儿就跟你启轩堂兄说,他在那边熟,让他探听去。”
卢昌秀现在伤势好转,已经能够在床上坐起家来用饭说话了,只是右手还在发麻,没甚么力量,下床走路,腿脚也不大利索。卢昌秀如许就算是废了。他又是活力,又是懊丧,若不是小儿子小满进了赵玮外书房当差,改了外大名叫“明章”,跟着赵玮开端正式读书了,给了他一点但愿,他或许就不会诚恳下来。现在他每天盼着的,就是那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族亲早日接到他的信,迁到奉贤来,他好将小儿子过继出去。
赵琇有些急了:“种桃当然是好的,可种桃也要看天用饭呀!”坦白说,种桃要想见效果,得等上几年工夫。还不必然能种成,全希冀这一项。风险就太大了。
赵琇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展开白纸,认当真真地写了起来。ro
张氏有了个设法:“南汇这些年更加热烈了,比那些上百年的大港也不输甚么,南北来往客商且不提,外洋来的商队也有很多,传闻屋子极轻易租出去。要不我们就打发人去南汇瞧瞧,有甚么好屋子,买几处下来,租给那些外来的客商住?”
卢妈道:“女人不是想要种桃子么?这体例就不错。松江黄泥墙那儿,就有大户种了几百亩水蜜桃,每年都卖得很好。女人筹办用来种桃的地固然只要三十亩,但只是试种。如果种得好了,再多种些,也是一样的。别的不说,光是松江、姑苏两府,多少桃子都卖得掉。女人老是说,前明时露香园顾家,出的好水蜜桃,另有闻名的绣品,老夫人也保藏有两幅的。他家的酱菜也腌得好。明显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他家做来,就半点都不见炊火气,传闻读书人也都夸他们家呢。老夫人就不消担忧今后卖桃子。会有人笑话是行贩子之事了。”
赵琇一看就猜到她内心的设法了,再看祖母张氏,也是不同意的模样,只得说:“我不是阿谁意义,就是在想本地做些甚么行当是有上风的,捕鱼也一样要靠天用饭,固然江南周边的大城镇,黄花鱼之类的活鱼都很好卖,但要新奇,就得处理运输题目,我们在这方面没甚么经历,还是不要尝试的好。至于煮盐,那就不消想了。我倒是感觉,我们离南汇港挺近的,要不要往那边打打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