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独家代理(上)
前文已经说过,开平坐落在距京师东四百余里的永平府滦州与顺天府丰润交界处。她北倚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燕山余脉,南与一马平地的渤海湾广袤滩涂交界,东望横亘蜿蜒的万里长城,西瞰顺、永平原,是古燕幽州抵抗外夷入侵的藩篱樊篱。有史以来,它卫孤竹、护幽燕、扼长城、戍滦州,为兵家必争之地,其计谋职位非常首要,四周的郡府州县无能出其右者。
纵观开平汗青,沿革错综,辖属多变:汤、虞、夏的时候为冀州地,商朝时为孤竹国。厥后接踵属于燕、辽西、北平、石城、契丹,为历朝驻兵重地。秦朝时属右北平郡,汉朝于此置石城县,为县治地点,后易名为海阳县。晋今后属辽西郡。五代期间的后晋高祖天子石敬瑭割地给契丹(后辽国),属平州,“以定州之俘户迁于此地,置滦州永安军”。这里负山带河,中间是一马平地的滦河水系冲积而成的小平原,前后统辖有义丰县、马城县和石城县。
“代理权?”薛城反倒怔了一怔:“敢问高侍读,何为代理权?”
开平成为北方首要边镇以后,明成祖朱棣非常正视这里的防务,曾多次调派重臣驻守开平:“永乐元年,甲戌,高阳王高煦备边开平”;永乐八年,秋七月,明成祖亲来开平犒军;“十一年仲春,应城伯孙严备开平”;“十二年玄月,癸未,成安侯郭亮、兴安伯徐亨共同备御开平”;“十八年秋七月,丁亥,兴安伯徐亨专守开平,拱卫北京”;“二十七年七月,诏天下,武安侯郑亨带薛禄备开平”。
把关于拍卖的体例奉告戚继光以后,高务实与戚继光二人的会晤便告一段落,闻讯前来的开平中屯卫批示使薛城在批示使司衙门内为二人停止了宴会。
汗青上的开高山跨石城、义丰两县。一向到大明永乐元年,开平中屯卫先从大宁沙岭内迁至真定,后于永乐三年再北迁至石城废县,由此,因有重兵驻扎,石城废县的旧治所遂为军事重镇,因驻军为开平中屯卫,此地始称开平镇。(无风注:昨日有读者留言竟然把此开平错以为是广东开平县,我实在瞠目结舌,以是这里再次先容一下开平的位置和沿革。)
“如何?”高务实仿佛引诱人献出灵魂的妖怪,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腔调道:“只要薛批示能够承诺高某的前提,便能够拿下辽东香皂供应的独家代理权,将来辽东贩子想要香皂,只能从你手里拿货。”
联络到夜不收传到蓟州的动静,说见心斋踏春当天,京师几大勋贵齐聚成国公府上,不过数日,京师“京华香皂”同时五处店放开业,第一日限量出售的香皂就被几家勋贵直接买空……戚继光亮白过来,这里头必然有甚么关联。
开平虽因卫所驻扎,只是一座小城,但此处毕竟是交通要地,因此四通八达,商贾云集,车马辐凑,财贿丰盈。它比稻地、侨城、榛子镇的汗青更加悠长,被公以为滦州四大古镇之首,京东一带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
但高务实却仿佛完整没有瞧不起薛城的意义,笑吟吟地看着他,问道:“薛批示,我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是不是想要香皂在辽东的代理权?”
薛城喉头动了又动,心道:老子莫不是要发财了?那国士香皂但是一块卖一两银子的货啊,我如果拿下全部辽东的代理,每年转个手只怕就得比阳武侯府还富!
接下来薛城的话就更加露骨了:“高侍读您看,我们开平虽小,但东边就是永平-山海关,乃是入辽要道,如果高侍读故意将香皂卖去辽东,我们开平大能够作为一个转手之地……”
高务实笑着道:“所谓代理权,简朴的说就是辽东贩子如果想要运营香皂,我京华香皂厂是不会给他出货的,他要拿货,只能从你手里拿。”
席上,薛城对高务实特别亲热,乃至当着戚继光这位他顶头下属的面,非要请高务实上座,弄得高务实非常难堪,好说歹说才以本身尚未获得功名的名义,把上首让给了戚继光。
“不……不晓得高……高侍读有甚么……前提?”到底是财帛动听心,窝在开平小城混日子的薛批示面对这般功德,冲动得说话都差点结巴了。
戚继光论军事,天然是少有的天赋名将,但他并不精于商道,听了这话不由暗想:想那香皂多么之贵,以你开平如许的小城,卖得几块?至于转手……转手有甚么用处?
眼下的开平中屯卫,并没有设置两名批示使,而是只要薛城一人。这位薛城薛批示使巧得很,恰是眼下代掌阳武侯印的薛干的一奶同胞、远亲弟弟,也就是前次插手高务实见心斋踏春的那位薛鋹的亲叔叔。
本来戚继光就并不是个讲虚荣的人,且他对文人向来尊敬,此次又受惠于高务实甚多,让高务实坐个上席他也心甘甘心,只是薛城如许较着的凑趣高务实,还是让他有些不测。毕竟高务实固然出身不凡,现在又成了太子近臣,可高拱毕竟只是高务实的三伯,又不是他生父,而太子固然贵为储君,眼下到底也还年幼,薛城这个表示,未免有些过甚了。
到了席间敬酒之时,薛城提到“下官听闻高侍读造那香皂,的确是点石成金之举,现在京师开卖不过数日,五家店铺每日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可谓日进斗金”之时,戚继光才恍然大悟。
薛城大吃一惊:“另有这等功德?”
开平中屯卫设批示使二人,批示同知二人,佥事五人,正千户五人,副千户十一人,百户三十二人,卫镇抚一人,吏十四人,军卒五千六百七十七人,为长城以内首要的军事要塞。
这些守备开平的军事首级当中有王、有侯、有伯,其爵位之高,在当时县镇一级的镇守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足见朝廷对开平的正视程度,也彰显出开平镇军事职位的首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