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蛇打七寸(下)
想通了这一点,高务实就高鼓起来,笑道:“本来昨日太子交代,让我明天去宫里见他,我也承诺了,不过既然翰林院自有成法在此,侄儿如何也不敢坏了端方,就先去翰林院见过掌院学士,再去宫里不迟。”
高拱脸上暴露一丝古怪的笑容,吐出三个字:“张凤磐。”
高拱见状,摆了摆手:“好了,这事情我也就是提示你早些做个筹办罢了,现在先不提了。”他顿了一顿,提点道:“你那太子伴读和假侍读学士都是挂名在翰林院门下,待会儿你拿到官印、腰牌,就该去翰林院拜见掌院学士了。”
高拱瞪了他一眼,道:“就算本年来得及,你也没得考——本年是庚午年,哪有县试?”
高务实正色道:“方才侄儿说了,徽州‘人丁丝绢’案只是一个冲破口,我们办这个案,目标是为了给其别人一个信号,乃至能够说是杀鸡儆猴!我们就是要让统统人都晓得:哪怕只是跟推行一条鞭法略微扯上一点干系,朝廷中枢也会非常正视,绝对不答应推三阻4、拖拖沓拉,该明天办的事情就得明天办,你如果胆敢拖到明天,我就敢给你的考评降它一级!”
高务实心中一动,暗道:你家侄儿我的目标,还真就是当这个元辅!
“我大舅?”高务实呆了一呆,他是真的健忘这茬了——谁叫翰林学士这个位置在大明有着特别意义,很多即将被汲引的重臣,常常都会被安在这个位置镀一下金呢。就比如很多被廷推动内阁的辅臣,常常都会被先放到礼部尚书位置上坐一坐,翰林学士也差未几。
“你说到这个事情,倒是提示了我。”高拱很少见的直接打断了高务实的话,严厉隧道:“现在你身无半分功名,却已经官挂翰林院,陪侍太子身侧,此事固然有颇多铺垫,你本身也算争气,以《龙文鞭影》一书在一群高官后辈当中脱颖而出。但是,三伯还是要提示你,在我大明,唯有科举出身,方是正路!我的定见是,你要尽快找个时候回一趟新郑,起码也得先考个生员,如许外头才不会有太多嚼舌根的人……你明白我的意义吗?”
“换人?”高务实摇了点头,道:“换人本身不是不成以,三伯是内阁辅臣,又兼掌铨务,换个应天巡抚也好,徽州知府也罢,陛下那边都不会有不批的。但是,换人只能处理这一件事,而我们的目标莫非仅仅只是处理一个徽州‘人丁丝绢’案?”
高拱一向在重视他的神采,见状不由问道:“如何,考个生员罢了,你该不会是怕了吧?”
高拱有些惊奇地看着高务实,俄然笑了起来,摸着本身的大胡子,点头道:“我觉得你会说,不如干脆换一个听话的应天巡抚,乃至一不做二不休,连徽州知府也给换了。”
本来三伯早就成心机拉大舅入阁了呀……我还是嫩了点——不对,我还是对大明宦海的这些轨制和潜法则不敷熟谙啊!
高务实呆了一呆,才想起来明朝哪怕只是戋戋县试,端方也非常庞大。
不过面上他还是比较含蓄,只是赔笑道:“三伯谈笑了,侄儿连童生试都还没去考……”
身份证明这事好办,高务实不必担忧,不过现在仲春都畴昔了大半个月,现在赶回新郑必定错过考期——不对,本年正如高拱所说,没有县试能够考。以是高务实就算要考,也得等来岁了。
高拱听得哈哈大笑,虚指着高务实道:“看你这指导江山的模样,倒比那李石麓更像元辅一些,哈哈哈哈!”
高务实怔了一怔:“明天就得去?”又问道:“现在的掌院学士是哪位先生?”这里的先生不是教员的意义,纯真就是个尊称——人家但是翰林学士,清贵中的清贵。
县试是孺子试的初考,明制设科之法:士子起家,应孺子试,必有籍。而明朝又“以其业为籍”,招考之人必须是本县境内具有儒、官、民、军、匠、医之籍的士子,这县人不获得他县招考。
而孺子试的时候也有规定,是三年两考,俗称小考,也称小试。由县试到府试再到道试,共有三个层次,未考取者能够再考。每逢丑、未、辰、戌年和寅、申、巳、亥年,即行岁考和科考之年,提学道行文停止岁考或科考,各州、县即出布告测验生童。
高务实点了点头,道:“本来只是感觉年纪尚小,科举之事不必太焦急,不过此前毕竟也没想到会有明天这等环境,以是……的确是该先归去考个功名了。”说着,却垂垂皱起眉头来。
开考日期多在仲春,州、县官要先期一月出示试期。考生需求定时到县学或者县衙礼房报名,填写姓名、春秋、籍贯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经历,先觅本县在学的廪生结保,包管本人无冒籍、匿丧、顶替、假捏姓名;身家明净,非娼、优、皂、隶、奴婢及其子孙,方准正式招考。
高拱这么一说,高务实才想起来,张四维此前乃是翰林院侍读学士,高拱汲引他的法度也是先汲引为翰林学士,然后紧接着兼任吏部右侍郎。现在回过甚来看,高拱这个汲引是有深意的:有了翰林学士这个绝对充足清贵的本职,兼任吏部右侍郎就不会让人感觉资格不敷——因为翰林学士直接背廷推动内阁也不是多么奇特的事情,比方说张居正就是从翰林学士被徐阶保举直接进内阁的。
高务实苦笑道:“不是怕考不过,是怕费时候呀。另有就是,县试是在仲春,本年已经赶不上了。”
而张四维本来就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算是除了翰林学士以外翰林院最大的官儿,学士出缺,侍读补上,理所当然。同时这里另有一层深意就是:既然翰林学士本便能够直接廷推入阁,那么张四维在翰林学士任上干个一任,等三年考满,他又同时有吏部右侍郎的主政经历,那么再经高拱保举,通过廷推直接入阁就根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