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大同
那刘掌柜倒是个爽快的性子。并不介怀,还直言若要去太原,他们还是能够捎带一程。
说着她便笑起来,中间的清雪也跟着偷偷笑。
大同此地,代王在此建藩,他本就不是甚么省油的灯,县令不敢多有获咎,是以他每年动手捞的银子也算可观。
大同城北阵势开阔,贫乏天然樊篱,而长城年久失修,一旦有寇来犯,等闲便能直抵城下,是以御史大人便想效仿宣府,在城北九十里外构筑红寺儿、胪圈、窑山墩、水绝顶、沙河等五个堡城,以作防备。
“嬢嬢,不若您先赶往太原府吧……二伯父那边,老是您亲身去才气妥当些。”
“嬢嬢不消太担忧了,二伯父吉人自有天相,太原那边快些延医问药才是……”说着说着,她俄然明白魏氏的意义了。
魏氏舒口气。阮清沅的景象这几年来她也是看在眼里,内心主张大,再妥当也没有的。
虽说繁忙了几日,清雪却也一向被清沅看着坐在屋里,不准踏出府去。她有些不快,成日嘟着嘴。
清沅感喟,只好安抚她:“等去了太原,便随你上街去玩,只是大同县里,我们还是谨慎些吧。”
去杨府里小住了两日,并没有设想中的难过。杨氏族人大多迁离了大同,只要三老太爷一家人还留在此处,三老太爷过世后,一向由他看顾的祠堂约莫也会迁走,毕竟大同这里,并不算安宁。
这一干事情忙下来,少不得也要些工夫。
本来去岁都城派了副都御史下来,巡抚大同,御史人正心直,却不谙人事,硬想做出一番成绩来。
清沅叹口气,“你等下出府去,买些县里风味独具的小吃来,我传闻莜面栲栳,便很驰名……”
清雪听了立即眉开眼笑的,晓得这是给本身的。
忘忧与清雪偷偷互换了个眼神,仿佛皆在控告,清沅现在可真够凶的。
在这个当口,别说魏氏不在,就是在,阮清沅也是千万不敢带清雪随便上街的。
清沅只好答允下来。
又不是荒年,这实在是很分歧事理的。
清沅见她笑容满面的,便先开口问:“嬢嬢有甚么事吗?我瞧您神采不太好。”
忘忧给清雪使了个眼色,笑着下去了。
杨家太太并没有做稍多的逗留,她与魏氏也是淡淡的,只略略说了些话就归去了,言道府上很多事情还没有筹办,仿佛真的只是来送几朵素色的绢花。
杨家也算是大同县里数一数二的富户,而这个月已开了三次粥棚。
只是清沅一个小女人,留她一个替老太太做事。魏氏感觉过意不去,当即留下了很多人手和银钱,丁宁叮嘱了很多,才跟着车队上路。
魏氏悄悄摇点头,“你二伯父……有动静传来,已经病倒了……”
(未完待续。)
面前这个女孩子,本身也还是半大的,阿谁小的,还是一派天真。
这里不比都城里头端方大,可贵有如许的人物到府,府里闲着的女眷天然猎奇起来。
“女人,”忘忧出去,瞥见清雪还是闷声不响的,清沅倒气定神闲地在绣花。
“那好吧,明日起你们就跟着杨家夫人进杨府去小住几日,万事本身把稳些,徐嘉会留下来陪你们,我一到太原。马上遣人来接你们。”
杨家的夫人繁忙,照顾她们住下就不管事了,府里几日来也以素餐为主,也没想过要接待她们甚么本地美食。
魏氏用眼神制止她,“就这么定了。”
县令常大人多次向御史汇报环境,多不被御史采取,县令只好来劝说这些富户,三不五时就散些银钱,布些粥米,想着城内军士的家眷们都安设安妥些,他们心中牢骚也少些。
清雪来回看着清沅和魏氏,乖乖地在中间不敢说话。
清沅微微瞪了她一眼,“净爱胡说,没有长辈在此,你也胆量大了。”
阮清沅也替她感到几分忧心,时疫说来就来,常有性命送出来,不过她还是晓得,阮铉并不会是以丧命。
魏氏担忧丈夫,恐怕已经赶不及插手完杨家三老太爷的丧礼,再替老太太去祠堂里上香,去祖坟上祭拜……
跟着“大诚号”的车队,脚程起码能够快一半。魏氏担忧阮铉,也顾不得甚么礼节了,便叫下人备了礼去给刘掌柜。点头定下此事。
清雪有些不美意义地跟着点点头。
竟然这么快……
魏氏抬眼看她,她固然的确是这个意义,叫那杨家太太来,也是想着明日就接清沅清雪二人进杨府去,但是见清沅直接说出来,她却有些踌躇了。
一小我罢了,也不是长的三头六臂。清沅却猎奇另一件事,“如许身份的人,为何要来这里?”
“本日府上来了个高朋,传闻是代王殿下的座上宾,也是京里来的,县令常大人,镇守寺人李内官,王总兵官,和陈副总兵官,几位大人都伴跟着来了,您要不要也去瞧瞧,后院几位夫人蜜斯都去前头瞧上那么几眼了。”
本来当日路上偶遇的晋商车队。此次也路过大同,那车队领头的,竟是太原府“大诚号”的三掌柜,与杨三老太爷有些私交。此次顺道便来祭柱香。魏氏晓得了也非常难,本身竟曾如许回绝过别人的美意。
魏氏明显和清沅有话说。
“我现在不小了,嬢嬢尽能够放心,何况清雪……”她摸摸中间清雪的头,“她是非常懂事的。”
清沅刚想开口回绝。如许的老仆,她是用不顺手的。
忘忧点头,“这倒不清楚,总之听下人们说,常县令是总来的,左不过为着筹措军饷的事,传闻杨老爷闻声他一来,总还要往内院躲的。”
“你到底还小……我实在……”
府里这几日总有人在说,也不知这些城外的守兵们如何回事,常三不五时地小股聚在一起,流里流气的,不务正业。
而此处兵卒又多,到处要银钱,财务本就捉襟见肘,官府拖欠边军将士月粮和月银,早就司空见惯,而御史又要招募新丁,构筑堡城,部下的参将督工又极其严苛,眼里半点容不得沙,堡城构筑完成期近,而军中早已牢骚横生。